总有些不经意的瞬间值得被记住:2022年11月25日,连接唐崖河两岸的咸丰县朝阳大桥正式通车,它一头连着该县朝阳寺镇,一头连着该县唐崖镇。现场,唐崖镇党委书记张进和朝阳寺镇党委书记张影两人将右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身边,两镇群众欢天喜地。
大桥通车前,两集镇间车程需2个多小时,通车后只需半小时。时空距离缩短,一通则百通,让两地干群如何不欢喜?
恩施地处华中腹地,北靠关中,东连荆楚,南及潇湘,西接巴蜀,是武汉都市圈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是湖北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资源宝库,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相关资料图)
然千百年来,恩施各族儿女仰视着巍峨群山,有敬畏、有憧憬,更有沉重的叹息,感叹山之高、谷之深、路之艰。自1983年成为祖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以来,恩施一直在不懈追求着通往山外的坦途。
沪蓉高速公路巴东段。(本报恩施图片库 王祖满 摄)
沪渝高速公路建始红岩寺互通。(本报恩施图片库 韩文平 摄)
沪渝高速公路四渡河大桥。(本报恩施图片库 李仕力 摄)
建恩高速公路恩施市白杨坪互通。(本报恩施图片库 周孝莉 摄)
利川市凉雾乡横跨清江的利万高速公路。(本报恩施图片库 陈小林 摄)
时代命题下的壮丽答卷
“桑木扁担软绵绵,上挑桐油下挑盐,草鞋磨破几多双,多年才有刀头钱。”在一首首民谣里,浮现出恩施儿女饱受交通不便之苦的场景。
曾经,在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渔山村,村里娃娃们通过索道上学的路途被媒体称作“云端上的求学路”。现在,渔山村硬化公路65公里,村里通了客车。媒体感叹:“再见,索道。你好,公路!”
1983年8月19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此时的318国道横贯恩施,巴石公路纵穿南北;恩施至武汉民航班线成功通航……恩施虽然冲出大山的桎梏,但不通铁路、行车时间长、航班单一等问题仍是恩施发展面临的“拦路虎”。
交通瓶颈,成为恩施州成立伊始面临的“硬骨头”,但它却拦不住恩施儿女前行的脚步:
1983年至2012年,国省干线新改扩建工程、县乡通畅工程、建制村通达工程全面实施;2009年12月,沪渝高速州境段建成通车,结束了州内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2010年12月,宜万铁路全线通车,恩施人民的百年期盼终于圆梦。
一个个难以忘记的时间节点,记载着恩施打破交通瓶颈的脚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成为恩施儿女新的追求和目标,于是,恩施交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
2013年12月28日,渝利铁路全线运营;
2014年12月26日至28日,恩来高速、恩黔高速、沪蓉高速巴东段相继通车。
2017年12月26日,利万高速利川段建成通车。
2019年12月26日,黔张常铁路全线运营。
2020年7月16日,建恩高速、宣鹤高速建成通车。全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2022年6月20日,伴随着列车的鸣笛声,G1158次列车从郑万高铁巴东站缓缓驶出,恩施州初进高铁时代。
至此,为山所阻、为路所困、为运所难的记忆已成为历史,对外大通道加速拓展、内部循环网日益完善、运输服务品质持续向优……恩施的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了由“基本缓解”向“总体适应”的转变。
如今,州委、州政府把“构建大交通”推上历史高位,成立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大交通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掀开交通运输发展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断完善内外双循环的恩施,正依托华中腹地的区位优势,稳步走向世界。
宜来高速鹤峰东段溇水河大桥接龙。(本报恩施图片库 姚进 摄)
宣鹤高速公路匡家坳大桥。 宣恩县交通运输局 供图
沪渝高速与恩来恩黔高速罗针田互通。(本报恩施图片库 谭维 摄)
深山峡谷里的不屈前行
对恩施儿女而言,筚路蓝缕启山林的鲜活典型就在身边。
恩施交通事业的基石里,从不缺感人至深的事迹:
“时代楷模”张富清带领社员肩挑背扛,修通高洞第一条公路;
“愚公支书”王光国在悬崖峭壁间打通店子坪村村民致富路;
全国“最美养路工”张祚琼扎根有“恩施屋脊”之称的绿葱坡镇。刚到岗位时,她青春靓丽,如绿葱坡夏季的山花;退休泪别岗位时,她的银丝如绿葱坡冬季的皑皑白雪。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恩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坚持。
沪渝高速四渡河大桥,横跨湖北宜昌和恩施交界处,大桥高达650米,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桥。
施工人员在修建时才发现,这条大桥的两岸环境地质复杂,想要靠人力或者车辆将建设桥梁所需的导引索拉到对岸,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经过专家研究,最终选择了运用火箭抛射导引索施工。直到现在,四渡河大桥仍是全国乃至世界,在针对这类复杂环境时,最为典型的修桥案例。
宜万铁路作为古蜀道中最艰险的南部通道,被称为“铁路桥隧博物馆”,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赵瑜专门为宜万铁路写了《火车头震荡》一书,这也是当时最昂贵的铁路,平均每公里耗资6000万元,而修建青藏铁路的平均每公里耗资为1000万元左右。
何以让难于登天的蜀道低头,一要信念如钢,二要团结前行。
交通项目难在进规,进规项目难在前期。于是,恩施交通人突破常规,跳出行业谋交通,与州直相关部门凝聚合力,共谋共商,推进一个又一个项目在恩施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他们既修老路也修新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偏重建设到精细服务、从局限眼前到超前谋划的历程,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他们既德路双修、严守底线,又敢于担当、突破局限,一切工作从有利于交通发展的角度出发,大胆想、大胆干,超前谋划、专业策划、科学规划、精准计划,奋力实现交通运输突破性发展。
恩施市三岔镇茴坝村龙王淌小组公路。(全媒体记者 赵盛迷 摄)
恩施市红土乡老村村公路网络。(本报恩施图片库 刘光永 摄)
恩施市新塘乡挂壁公路。(本报恩施图片库 程勇 摄)
恩施市太阳河乡十大拐。(本报恩施图片库 程勇 摄)
振兴道路上的幸福梦圆
2022年国庆节前夕,从建始县花坪镇发出的700多箱关口葡萄,经过冷链物流车24小时运输抵达海口市,部分葡萄换乘海口至三沙的航班登上永兴岛。
这一路,葡萄被摘下后,经3.5米宽的入户公路到达装车市场,再经一条双向四车道的省道从花坪镇村坊村驶过集镇,在同县红岩寺镇驶入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运抵全国各地。
车轮在飞速转,承载着产业不断提速:花坪镇全年葡萄总产量达3万余吨,总产值超过3亿元,链接2500余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
公路带活产业,产业促进振兴,发展的红利就显露在群众丰收时的笑脸上。
恩施交通的四十年,一系列铁、水、公、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和建成,为恩施州绿色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四十年,也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毛细血管”更为通畅、恩施人民出行更为安全便捷的四十年。
目前,恩施州在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0647公里,公路密度128公里/百平方公里,州境内铁路通车运营总里程341公里,恩施许家坪机场陆续开通深圳、天津、成都、大连、青岛等州外航线。
四十年,恩施人民持续把握交通运输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武陵山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了华丽转变。
美丽恩施广纳四方来客,“世界硒都”蜚声海内外,恩施发展已与世界紧密相连。
如今,东风仍劲吹,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协作以及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恩施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向好、各项政策机遇叠加的黄金时期,“努力建设武陵山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湖北承接东西、联通南北的‘立交桥’”成为恩施交通新的追求和目标。
利咸段公路秋色。(资料图)
2022年底建成通车的咸丰朝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