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总有小伙伴问小编创建公益品牌“幸福村”服务社会 成都这个文明家庭也是抗疫一线里的“家庭档”是什么,小编为此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有关于创建公益品牌“幸福村”服务社会 成都这个文明家庭也是抗疫一线里的“家庭档”的知识送给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有一个特别的村落——“幸福村”,这里的村民,是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心智障碍的特殊儿童。从4个孩子到100余个孩子,从2017年以来,“幸福村”成为了龙泉驿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守望幸福的落脚点。孩子们在这里“上课”,学习新的技能,学习与人相处、融入社会,家长们则在这里相互交流、相互抚慰。

▲吕启鹏,“70后”社会工作者


(资料图片)

“幸福村”公益品牌的创始人吕启鹏,是一名“70后”社会工作者。从2014年起,他开始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并逐步成为全职的社会工作者。在践行公益的过程中,他和妻子张雅琴一道,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处于特殊困难中的儿童和家庭,并用自己的努力,为他们点亮梦想和希望。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吕启鹏夫妻全身心都扑在为特殊儿童帮扶服务上,经常去图书馆找有关特教的专业书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授孩子们有关语文、数学和生活自理类的基础课程,夫妻俩也逐渐从志愿者逐渐转变为专业社会工作者。

目前,“幸福村”已累计组织实施关爱帮扶活动200余场次,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张雅琴为“张妈妈”,张雅琴也被评为龙泉驿区道德模范。

▲张雅琴和丈夫吕启鹏的女儿做志愿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爸爸和妈妈的一言一行也给了孩子最好的榜样力量。就在7月,龙泉驿区这一轮本土疫情中,不少志愿者加入到一线抗击疫情工作中,正值暑假的学生吕张玮桐、吕张炜航两姐妹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参与信息的录入。

张雅琴和丈夫吕启鹏,分别是龙泉驿区新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和会长,龙泉驿区发生本土疫情后,夫妻俩就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白天要负责招募志愿者,对接培训,联系各个社区需要的志愿者人数,再进行分派。晚上,除了核酸采样点位的秩序维护、信息录入工作外,一有时间,夫妻俩还会去其他社区点位,看看志愿者服务的工作情况,了解社区的反馈。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姐妹俩不怕苦、不怕累地奔跑在抗疫一线,影响他们最多的就是父母。疫情以来,这个文明家庭一家四口全都投入到了志愿工作中。

近日来,新一轮本土疫情来袭,吕启鹏又冲上了第一线。这段时间,他的工作主要是线上动员管理志愿者,倡导他们就近服务减少流动,“我们为他们对接社区、数据收集,并对志愿者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

红星新闻记者 雷浩然 图片由龙泉驿区融媒体中心和受访者提供

来源:红星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