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惠州电厂二期数字化基建指挥中心。

大到十几层楼高的塔吊,小到上千名来回穿梭的施工工人,事无巨细都呈现在中控屏幕上。当下,项目现场的每个细节都能实时监测到位;未来,可线上模拟电厂搭建的每个环节,就像提前“彩排”建设过程……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3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公司惠州电厂二期(以下简称“国能惠州电厂二期”)基于国产BIM的数字化电厂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入选,成为重点行业“智能建造”应用电力物联网示范项目。

打造基于国产BIM的数字化示范电站


(相关资料图)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大亚湾石化区内的国能惠州电厂二期项目建设现场,目前主厂房主体框架已建设完毕,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在施工现场旁的办公区藏着电厂的“数字基因”,电厂“成长”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信息都被准确记录下来,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据介绍,作为集团公司国产BIM和数字化“双示范”项目,国能惠州电厂二期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链、边”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推进“运营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慧化、业务场景化”,通过搭建“一中心两平台三网络六应用”整体架构,打造基于国产BIM的数字化示范电站。

该项目基于国产BIM的数字化电厂示范工程,是以国产BIM技术为核心,融合应用数字化技术,搭建三维数字化交付平台,集成工程全生命周期多种来源的数据,通过“全专业可视化协同设计、全要素智慧化工程管理、全系列数字化三维交付、全过程智能化生产运营、全寿期大数据数字孪生”五个过程,建设基于国产BIM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电站。

“平台上的数字模型建设进度和项目现场电厂的实际建设进度同步,这就是数字孪生电站的概念。”国能惠州电厂二期数字化工作组组长乔溢表示,在施工阶段,通过将施工图和模型整合起来,BIM技术可以帮助预测施工进度和成本,有助于施工工艺分析、施工物料管理和设备安排等,让施工计划更加科学可控。

项目预期产生1个行业标准、30项发明专利

在国能惠州电厂二期中控室,只见硕大的屏幕前,工作人员正在实时监测项目现场的机械设备、人员进场施工作业等情况,包括塔吊的运行参数、人员的身份信息,现场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大气环境数值也都一一呈现在屏幕前。

“一旦有人违反安全管理措施,监测人员还可及时通过广播提醒。”据国能惠州电厂二期数字化工作组副组长胡昌盛介绍,项目基于F5G+5G的电力物联网,是国能惠州电厂二期非生产控制的专用、唯一的网络平台,其集成安全、人员、安防、泛在感知、消防、电气监控等数据,可实现电厂执行过程的自动化、管控过程的智能化、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化。

“国能惠州电厂二期是集团首次应用BIM技术建造的电站,在建设前期,我们借鉴了其他行业企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成果,在建造过程中很多技术都具有首创性。”国能惠州电厂副总经理薛丰表示,二期项目按照“标准体系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系统平台研发—项目应用验证”的整体思路,在发电工程国产BIM技术标准体系、发电工程的图形引擎算法优化以及发电工程建设全过程应用平台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努力打造成为发电领域的示范应用。

据了解,项目预期产生1个行业标准、1个集团导则、3个集团标准、30项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30篇核心论文、10项科技进步奖。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通讯员张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