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模式的颠覆,总是让人感觉这是个全新的时代。可经历或者见识过生活中一些事情,又会让人感叹:原来我们剪掉鞭子,不代表精神上的突破。

虽然我们早就把“裹脚行为”视为压迫弱势群体的糟粕习惯。可实际上,如果教育的理念中缺乏尊重,不够务实的话,这类行为依然能换一种形式存在。例如强迫女生剪短发。


(资料图)

当代“裹脚行为”:强迫中学生剃短发

中学阶段几乎是公认的“最重要时期”。当青春期恰逢升学的压力,任何可能影响学习的东西,都需要避免。

但是关于头发到底要不要管的那么苛刻,始终都存在争议的声音。笔者也记得,自己上初中时,换来一届新校长。为展示威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就烧在了发型问题。

当时笔者倒是早就保持短发造型,无所谓。但我的同桌原本留着“黑长直”,得知这样的规定,很心痛地剪掉了长发。

想不到这种事情,这么多年过去,竟然还有学校这么做;而且似乎并不算稀缺。某中学门口许多学生被堵在外面,引起热议。原来,学校要求开学时大家要按“标准发型”入门。

男生的标准是寸头,女生原则上要短发,但扎鞭子的话要求头绳捆起来后,头发长度不能过2厘米。这是德育主任的法子,他希望学生们的头发“越短越好”。

理由嘛,自然是一贯的说法:为学生着想。德育主任认为,长头发影响学习,短头发洗头快、干得快。可是这样的规定,引起很多同学和部分家长的不满。

有人直言,想不到如今还有这种“裹脚行为”;跟古代把所有课余活动视为“玩物丧志”有啥区别?

剃光头成绩也上不来赖谁呢?这好比严抓考勤的公司

笔者认为,学生保持该有的形象,是非常正确的管理方式。例如,我们双手支持德育老师处理烫头、染发、美甲、化妆的学生。

但是动不动让男生剃“劳改头型”,要求女生剪掉长发换成“假小子”造型,这样就代表伟大的管理方式吗?明明是对人性化的无视,却弄出一种“用心良苦”的效果。

到底是抓成绩的方式,还是走形式和讨好家长。首先,成绩跟头发长短有无关系,从来没有一个科学研究来证明“好学生都是短发”。到底哪个老师自己想出的结论。

其次,别说短发,哪怕剃光头,学生的成绩就能上来吗?如果没有效果,要赖谁呢?赖游戏、赖小说、赖穿得漂亮的教师让同学们分心对吧?

其实不难发现,往往教学水平一般,或者学校管理层新上任的期间,最喜欢搞这些“发型仪式”。这就好比一个公司,如果领导的精力不用在拓展业务、改进技术上。

反而成天到基层员工里查考勤、检查卫生,那通常说明这个公司在走下坡路。或者管理者比较缺乏能力,没本事在重要的层面提升;不做点什么又好像太闲。

学生的样子,应该阳光开朗,不是越丑越好

把每个人弄成千篇一律的“螺丝钉”。然后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又嫌他们不够灵活、嫌读书读久了没有创新意识。

头发只要符合学生形象,不特意弄出另类的发型和颜色,就应该被允许。这样的标准,相信老师和学生应该不难达到共识。

什么样的同学一看就是故意挑战老师的规矩;什么样是认真学习的,不难分辨。非要大家按同一个“标准发型”,只能说,受益者大概就是理发店吧。

而且,女生留短发还有一个劣势,就是为达到学校标准,不得不定期去剪头。早晨睡醒,其实长发反倒简单整理即可出发。短发反而容易像顶着鸡窝,必须重新洗头,耽误时间。

至于部分家长口中所谓“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难道必须丑、必须所有人一个发型,就叫“该有的样子”吗。

看到个别同学打扮成“社会摇”的形象,就把中学校园里的学生都说成“不务正业”。这位家长,是不是自己娃管不了,压根没见过正规中学的样子。

【结语】学生的形象,应该干净整洁、阳光开朗;并且在统一校服的背景下,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发型。如果连头发都要按标准精确到厘米,是不是以后也要学生统一书包、统一水壶、统一袜子?这样就解决分心和攀比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