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我没有孩子。”

当周围人得知美国社会学家希拉里·弗里德曼正在研究竞争性课外活动时,总会好奇她的孩子参加了哪些活动。她通常会用这个回答来回避他们的好奇。

直至有了孩子,她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切实地摆在自己面前,回避不了——她也需要考虑如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竞争性活动,以积累童年竞争资本。

2023年六一儿童节,一年一度的全美拼字大赛决赛现场。 (视觉中国/图)

近些年,在高养育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压力下,世界各国人们的生育意愿普遍下降。在国内,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自然增长率为-0.60‰。在越来越高的生活压力下,国内“躺平”“反内卷”口号盛行。即便这样,对于承受着巨大育儿压力的父母来说,他们仍竭力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尽可能多的金钱和时间,比如让孩子参加补习班或各种课外活动,进行“鸡娃”,以便孩子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是上层家庭继续脱颖而出的一种方式,”希拉里·弗里德曼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同时它也反映出家长们的焦虑,“当一次考试就决定了你能上哪所大学,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你未来的成功,那么存在焦虑也在情理之中。”

在美国,“鸡娃”现象同样普遍,孩子们从小就在“为赢而战”。希拉里·弗里德曼用了16个月时间,访谈了美国东北部主要大都市地区的95个中产阶级家庭,包括对父母、孩子、老师和教练的172次单独采访,探究中产阶级父母如何为自己的孩子培养童年竞争资本,孩子们又是如何“为赢而战”。

2023年,基于该项田野调查而写就的书《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中文版在国内出版。此时,距这本书的首次出版已经过去十年。希拉里·弗里德曼也跟南方周末记者分享了当年这些“为赢而战”的孩子们的近况:几乎所有人都已完成大学学业,其中许多人还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包括法学院和医学院的,有的如今在从事专业舞蹈工作和数据科学工作。

上名牌大学的竞争,从小学开始

当17岁的希拉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