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巴东通联记者 范宏霞 通讯员 黄孝杰 谭天)近日,走进巴东县野三关镇柳家山社区,一幅幅彩绘壁画把干净整洁的农家小屋装点得廉味浓浓。
近年来,柳家山社区找准清廉村居建设和乡村振兴结合点,坚持引廉入村、融廉于景、以廉化人,逐步变得环境美、产业兴、民风淳,从软弱涣散村变成了乡村振兴试点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绿为底色擘画清廉图
“陶母退鱼”“不贪为宝”“不私一钱”“杨震拒金”……在柳家山社区的清廉走廊,一则则廉政小故事映入眼帘。游客带着孩子游绿水青山,学廉政典故,拍照留念。
除了清廉走廊,柳家山社区里每一家农舍都是一处打卡地。该社区作为全镇的先行示范村,按照“生态宜居·醉美野三”建设实施方案,以及“样板点、串联线、打造片、扩大面”的思路,依照“一改二拆三清四建五化”标准,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全面改善人文环境。
“我们修建了8个‘廉花池’,对道路及生态停车场进行绿化,实行水沟清理、古井清理、古树维护、木屋建设、巴野公路沿线整治等。”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建奎介绍,社区已建设成为一个集廉政教育、小水果采摘、休闲垂钓、露营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社区根据北宋名相寇准在巴东的执政经历,挖掘清廉故事,将寇准劝农、寇准罢宴、寇功池、寇准经典诗词等以彩绘壁画的形式呈现在村居上,与青山绿水、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融为一体,与新建的风情采摘园、竹林圆台、“廉花池”等交相辉映,成为引导居民崇廉尚洁和美化村居环境的“有形有色”亮点。
如今的柳家山社区,空气清新,池水清澈,街道整洁,民居窗明几净,廉元素吸睛夺目,一幅以绿为底色、充满廉味的山水图浑然天成。
扬清风正气厚植廉环境
柳家山社区由三年前的软弱涣散村蜕变成为如今的乡村振兴试点村,从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产业致富村,全靠产业“领头羊”的带动作用。
“最近采了多少茶?”“设备调试好了没?”近日,张建奎走在田间地头问民情,深入茶厂车间为企业纾困解难,曾经的不实举报早已烟消云散。
“‘清者自清、廉者自廉’的干事环境让我们干劲十足,驻村工作队和所有村干部都想干事、敢干事。”被公开澄清正名后,张建奎云淡风轻地说,那只是一个“小插曲”,有组织的支持、群众的理解、纪检委员的监督,自己只管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了减少群众误解和不实举报的发生,柳家山社区打造“阳光村务”,对梳理的小微权力清单以及党务村务财务状况等在线上线下公开,群众根据清单式图表了解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具体负责人、时间期限等,掌握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财务支出等,各项村务是否落实、是否合规一清二楚。
“我们是全县第一个‘数字乡村’试点村,目前已开通云掌握、云管理等功能,居民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对村务落实、疫情防控、政策通知等的全了解、全掌握,安装的感应器还可以将进入车辆的车牌和停留时间等信息进行上传。”社区纪检委员刘世娥介绍,“数字乡村”实现了乡村规划、社区管理、居民监督“一张网”,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了监督质效。
“数字乡村”完全开发完后,居民可通过App实现超强链接和远程操作,直接在平台上申请和办理各种服务事项,在家就能了解办理进度。
贴身监督推动廉作为
柳家山社区500亩高标准农田里,灌溉设施与防洪渠道纵横交错,田成方、土成型、无污染、产量高的现代化农田建了起来。
“不仅农田整治搞好了,还没耽误农时。”随着项目顺利落地,农户竖起大拇指。
此前,该社区二十四组、二十六组农田因防洪抗旱设施不全,导致农作物产量低,社区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对片区农田进行整治,提升防涝抗旱和增收能力,项目施工过程中,500亩的高标准农田整治同时进行。
然而,同时施工让周围44户农户不能耕种。刘世娥在走访过程中收集到这一问题后,迅速联系施工方协调解决,最后决定根据地形和农民种植的粮食种类,分块分步进行。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了不误农时,减少了农户的损失。
从环境整治到产业发展,从工程质量到惠民政策落实,从清廉建设到干部作风,刘世娥将贴身监督服务延伸到社区每一个角落,贯彻到村务全过程,为村级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及时协助做好澄清正名工作,扩大正名影响力,并积极宣传打击诬告陷害、《信访工作条例》等政策,引导村民正确行使监督权力;组织社区干部开展读书会、警示教育会,促进干部学纪法、守廉规,正确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将纪法学习、家风家教等纳入星级文明评选、“最美”评选等活动中,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清廉有为的干部作风和清朗淳朴的民风促进各项经济指标攀升。社区引进浙商发展白茶1000余亩,带动70多名居民就近务工。驻村工作队援建合作社,配备标准厂房和先进设备,带动360户居民发展800多亩富硒绿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柑橘、酿酒、药材、蔬菜产业多点开花,社区探索出一条兼具增收致富、田园观光、宜居康养的产业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