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等哈做手术输血怎么办哦?”


(相关资料图)

“医生,血站血不够,我做手术纳闷搞呢?”

当患者需要用血时,医生经常会听到这些灵魂发问,如果血站没有足够的血液时,该怎么办呢?面对“血荒”,你是否有点慌?别慌,莫怕!今天,输血科医生告诉你:你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01|什么是储存式自体输血呢?

在手术前数周乃至数月前,采集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保存,以备手术时使用,根据血液采集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全血型与血液成分型,目前我院开展的即为全血型采集。

现在已经有很多例患者在我院通过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方式顺利完成手术~

02| 病例分享

今年7月,张女士在我院产科待产,由于她是高龄产妇,且患有子宫平滑肌瘤,预计术中出血量大。张女士是0型血,血站血液库存告急,如果要进行预约采血备血,联系相关人员进行血液匹配采集,则需要3到5天,于是医生建议通过储存式自体输血解决术中备血的问题,目前张女士的手术顺利完成,且恢复良好。

同月,产科唐女士2周后需进行剖宫产手术,由于她是RH阴性血(熊猫血),稀有血型需要预约才能输血,但预约时间长且血源稀有,因此医生建议唐女士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唐女士在第一次生产时采取过储存式自体输血,手术很顺利且恢复良好,这一次生二胎的唐女士便欣然接受并积极配合,后续恢复良好且未用异体血。

既然可以采用术前采血自备,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当然不是!

03|怎样的人才具备采集的条件呢?

一般年龄在16—65岁,身体一般情况良好,血红蛋白>110g/L或血细胞比容>0.33的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适用于大部分外科择期手术,如心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骨科(尤其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失败纠正术及脊柱侧弯矫形术)等,但必要的条件是决定在手术中应用到实施手术之间要有充裕的时间。此外体内含有多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所致交叉配血试验不合、伴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需再次输血、稀有血型、因宗教信仰拒绝使用他人血液等患者均可采集自体血。

04|具备了条件如何采集呢?

一般一次采血量300到400毫升/次,采血频次间隔至少3天,在手术前3天停止采血。当你做较大手术及复杂手术需要储存较多血液时,可采用蛙跳式采血,即最大限度在30天内可采集到2000毫升血液,在采血时可补充生理盐水,胶体液。还可用转换式采血法,如果是简单的手术需要较少的自身血液,即可采用步积式自体输血。

05|采集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充分评估患者潜在输血的可能性,避免造成血液浪费,应用前需制定周密的计划、制定采血方案,决定是否需要使用促进红细胞生产的药物。输血科医师对每位自体输血患者必须有病史详细记录。

06|自体输血有哪些优点?

自体输血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避免因输注同种异体血液与血液成分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与免疫性输血反应,为特殊群体提供了血液及血液成分,储存式自体输血还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加红细胞生成。

自体输血是现代临床上较为安全的一种输血技术,在我院已开展储存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为患者提供多一种选择,在“血荒”时减轻临床上的用血压力,也希望慢慢让自体输血越来越常态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