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众安科技联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发布《保险科技创新指数2022——科技赋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评估了我国167家保险企业的保险科技水平。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无论是在全球及本土市场,保险科技都处于发展窗口期。在政策指引之下,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加大保险科技投入,通过科技来提高客户的获得感、体验感,提升保险的覆盖面和性价比,服务国家战略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险企科技投入转化效率有待提升

无论是监管定下的2022年财险业务线上化率达80%以上的目标,还是众多保险公司对互联网渠道的持续发力,都将数字化转型推向了舞台中央。

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纷纷提出“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寻求以科技赋能保险业。从得分来看,财险及寿险投入端分数均值在70分上下,整个保险业均在为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力。

在产品及险种创新方面,保险业近几年积极研发包括数字科技、生命科技及环境科技等各个领域在内的专利技术,持续加大对保险科技在产品及险种创新上的应用,将科技手段应用于定价及风险管控等领域,不断创新丰富产品供给。特别是互联网保险企业,运用前沿的科技力不断提升产品的定制能力、新消费场景的保险产品方案能力。产品的服务自动化水平和性价比都在大幅提升,从而惠及更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

不过,从指标得分的分布情况来看,保险企业的保险科技创新差异较大。总体而言,保险科技在保险业中的潜力尚待释放。此外,保险科技投入端的表现明显优于保险科技产出中端与终端,这说明保险科技从投入到转化的效率存在较大改进空间(见图1、图2)。

从专利数得分角度来看,专利数得分处于50-60分之间的企业高达152家,占比高达91%,这表明中国保险业的专利发明步调较为一致,而专利得分高于60分的企业仅有15家,说明无论是财险还是寿险企业,专利数多集中于大型保险企业,其余保险企业多依赖科技的引入。

《白皮书》指出,目前,大多数保险企业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科技创新战略,难以有效地平衡科技引入与自研之间的关系,导致了科技投入不均衡、科技投入碎片化现象,从而影响了科技产出端的最终表现。此外,《白皮书》建议,由于部分保险企业难以平衡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顾客服务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采纳切实可行的创新管理办法,将保险科技应用于保险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既能增加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又能服务社会,并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科技向善”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共生共赢

《白皮书》选取在保险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优异的多家保险企业,展示其创新战略实践,为保险企业开展保险科技创新战略实践提供启示和建议。

首先,打造高质量保险科技生态系统。保险企业作为枢纽企业,保险科技供应商、保险中介机构、第三方运营平台、保险用户等作为直接价值创造者,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作为价值创造支持者,监管机构、保险科技初创企业和保险科技创新平台运营商等作为其他生态系统参与者,共同开展网络协作,不仅反映各主体的合作意图与利益,还展现保险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的“社会温度”。

其次,加强自主与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保险企业应着力自主与开放创新协同的“双轮驱动”,在加强自主创新、修炼好“内功”的同时,提升保险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借助以战略引领看未来、组织设计重知识、资源配置市场化、宽松环境为基础的创新管理模式,注重技术集成以及科技与设计、人文的结合。

最后,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共生共赢。企业应了解当前人民生活中的难点痛点,设计解决难点痛点的保险产品,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用保险科技破解普惠保险小、散、成本高的难点,扩大保障范围,拓展应用场景,为新市民等重点人群托底护航。

对于社会关注的金融数据安全问题,《白皮书》建议,保险企业应利用隐私安全计算等技术,积极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比如,有保险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提升个人数据保护与提升核保效率,通过大幅减少人工参与度,降低个人健康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