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利率调整将影响公司几十款在售产品,以及下半年新单保费。公司正积极调整产品策略,对预定利率在3.0%以上的在售产品进行重新定价,并考虑未来产品的潜在发展方向。”近日,一家寿险公司总精算师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
(相关资料图)
这或许是近两个多月以来寿险公司经营层面的一个缩影:逐步停售预定利率在3.0%以上的普通型产品,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并进行备案,与销售平台协调系统对接,准备新产品宣传材料……
在销售端,由于消费者对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旺盛,无论个险渠道还是银保渠道、经代渠道,都在趁着“停售潮”抓紧最后一波销售。记者了解到,5月底便有不少寿险公司完成了全年的业绩指标。
为何要下调
预定利率是指寿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营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如果不考虑任何费用成本,消费者实际到手的年化回报率就等于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但由于保单经营一定有费用成本,消费者实际到手的回报率一定会低于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
当前,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是3.5%。记者从多家寿险公司获悉,这些公司已经按照不高于3.0%的预定利率进行了储备产品开发,而预定利率下调主要是为了控制整体负债成本,降低利差损风险。
近年来,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蓬勃发展,其因保障期限长、确定回报较高,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但随着众多保险公司竞争日趋激烈,现金价值和客户收益率不断提高,产品定价越来越激进,销售宣传误导时有发生,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利率下行趋势明显,资本市场波动加剧,投资端普遍承压。”上述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认为,这无疑将进一步积聚行业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和利差损风险。
过去10年,国内长端利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尤其在过去3年疫情影响下,经济走弱带来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国泰君安研报认为,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负债端仍然给予客户保证的、高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水平引发市场较大担忧,尤其保险产品呈现长久期特点,而国内长久期资产供给极为有限,长期看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再投资风险。
在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背景下,通过调整预定利率降低刚性负债成本是大势所趋。例如,自4月以来,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参考海外经验,负债端降低产品预定利率也是普遍做法。例如,为解决“利差损”危机,日本寿险行业在降低预定利率、压缩经营成本、优化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从利率市场走势看,未来利率下行可能性较高,而利差损风险可能会导致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一家地方性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新开发的产品要持续做好预定利率、负债成本管理,做好资产负债的匹配,均衡配置资产类别,降低利差损风险暴露。
调整后有何影响
目前,各寿险公司大部分在售普通型长期险产品的预定利率高于3.0%。业内普遍认为,预定利率下调短期内将带来较大产品开发压力,不过长期发展不会受到影响。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产品及系统要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完毕,并且对销售人员进行适当的产品宣导培训,使一线在熟悉新产品形态的同时能够对预定利率调整形成正确认知。预计在短期内会对保险产品的相对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但是长期寿险产品在解决用户养老、健康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保障功能,长期来看,新业务也会逐步恢复。
上述地方性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预定利率下调对保障属性弱的产品价格影响程度大于保障属性强的,短期内会对公司的新单保费增长带来一定压力,预计市场需要一定时间消化。但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促进保险产品回归保障,促使各公司提升产品供给及创新能力,公司的负债成本将逐渐降低,从而提高盈利能力,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同时,预定利率下调后,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产品的竞争力将有所降低,保险公司在产品策略方面如何调整备受关注。
“分红险可能是未来公司的潜在发力方向。”上述寿险公司总精算师分析,由于分红险的预定利率普遍在2.0%至2.5%之间,保证利益部分成本较目前的储蓄类产品低,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调整非保证利益部分管理客户收益。当分红险实际投资情况表现较好时,客户有机会获得更好收益。而当市场利率处于下行期间时,保险公司也有机会更好地管理利差损风险。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产品储备方面,寿险公司预计会推出分红险等利益共享的新型产品,考验队伍的销售能力。新型产品贡献占比有望提升,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刚性负债成本压力。不过,相对复杂的产品形态和利益演示信息要求,对渠道、客户和公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关业内人士建议,在加强新型产品储备的同时,保险公司应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降低保险产品对资本市场波动的敏感性;以“产品+服务”形式满足客户个性化保障需求,强化产品功能属性,弱化产品利益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