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上市险企披露今年前7月保费收入数据,各家业绩增长趋势显著。中国人寿前7个月保费收入达5015亿元,同比增长6.8%;中国平安揽入5213.47亿元,同比增长7.2%;中国人保保费收入达4504.34亿元,同比增长8.3%;中国太保保费收入达2938.09亿元,同比增长11%;新华保险保费收入达1195.69亿元,同比增长6.6%;中国太平保费收入达1375.18亿元,同比增长12.0%;众安在线保费收入达177.34亿元,同比增长37.2%。新晋上市险企阳光保险旗下阳光人寿前七月保费收入达510.45亿元,阳光财险达256.54亿元,共揽入766.99亿元。

分业务板块来看,寿险企业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前七个月保费收入分别达5015亿元、3220.89亿元、833.09亿元、1750.72亿元、1195.69亿元、1128.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9.6%、9.7%、9.7%、6.6%、11.7%。

良好业绩背后不乏各家险企在7月单月的业绩冲刺。据梳理,上述寿险企业在7月单月分别同比增长4.68%、17.41%、14.99%、89.76%、21.86%、39.03%,无不彰显出寿险业强势的复苏态势。

另一面,7月末“预定利率下调”靴子落地,新旧产品转换也接连进行中。面对行业转型的新起点,业内外人士与券商机构已表现出较强发展信心与良好预期。

这种信心的根源来自当前消费者需求的激活,乃至更为长久期的保险需求释放。中信证券分析师表示,“虽然监管下调了增额终身寿等传统寿险的预定利率,但市场上以高客为主的类固收资产配置需求没有消失,相反在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风险资产回报下降、利率走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类固收资产的供需错配更加严重。除了存量资产再配置需求,还有每年M2约等于名义GDP增速的新增财富配置需求,我们预计类固收产品的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市场潜力巨大。”保险产品具有“刚兑保本+长期稳定收益+潜在分红收益”的相对优势,恰可匹配消费者储蓄与固收资产配置的需求。

交银国际也表示,在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保守的背景下,即使预定利率下调之后,储蓄型保险仍能提供相对有吸引力的、确定性较高的回报,寿险负债端的长期属性,赋予了寿险公司提供长期稳定回报的差异化竞争力。

不仅如此,当前各家险企已将主力产品切换至分红险,这一产品转换不仅仍具备客户吸引力,还有望为寿险行业带来更为健康的发展模式。根据各公司公布的产品资料,目前主流的分红险保底利率2%-2.5%,整体分红利率在3.5%-4.5%区间,在低风险金融产品中具有收益率优势;保本保底收益的设置让客户承担的风险很小,且如果迎来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客户也可以通过浮动收益分享利益。另外,以分红险为主的商业模式有利于险企缩小利差损,降低过多高负债成本的保单,行业整体加速回归健康运转。

财险方面,前七月延续高增长态势,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财险、众安在线分别取得保费收入3313.9亿元、1187.37亿元、1775.46亿元、185.43亿元、177.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13.1%、3.9%、9.5%、37.2%。根据中汽协数据,7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3.4%,一定程度对车险业务有所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财险公司业务结构优化、成本控制能力增强,可弥补车险业务增速减缓趋势,并将成为接下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头部险企在此方面或更具优势,行业马太效应有望强化。

总体来看,业内外人士对保险业全年景气度的预期较高。开源证券研报表示,全年视角看负债端仍然维持较高景气度且长期看供需改善趋势明显。东吴证券研报谈到,作为顺周期,保险板块充分受益于长端利率向上+权益市场回暖+地产政策缓释。

针对保险板块的投资策略,中金分析师表示,目前A股、H股中资寿险估值分别处于过去10年估值的15%/2%分位点,未来行业经营状况持续向好支撑下,当前的短期情绪低点即是较好的布局时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