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吴晓薇)A股上市公司月末密集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堪称“比惨大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V观财报”(微信号ID:VG-View)梳理发现,1月31日共披露1146份业绩预告,其中预亏上市公司多达580家。首亏291家,续亏289家。

在预亏TOP20中,航司霸榜前三,房企占据8个席位。

2022年业绩最“惨”的是中国国航,预亏370亿元-395亿元。随后中国东航、南方航空、蓝光发展、荣盛发展、海航控股、中天金融、正邦科技等9家企业均预亏超百亿。

值得一提的是,预亏TOP20悉数亏超40亿。排名第20位的欧菲光预亏41亿元-52亿元。

退市风险将至

此外,一些公司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家公司“亏光”公司市值,中天金融预计亏损125亿元-139亿元。正邦科技预计亏损110亿元-130亿元。ST广田预计亏损30亿元-45亿元。

中天金融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存量地产项目去化不及预期,2022年结转房地产销售收入同比下滑,金融类子公司2022年顾问、承销等投行收入同比下滑,利润降低,公司预计2022年将大额亏损且资不抵债等情况。

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报告期内新增业务、主要业务经营及业绩情况、所处行业环境变化、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说明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同比下滑的具体情况及主要原因,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是否偏离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作出特别风险提示。

正邦科技提到,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养殖板块销售生猪844.65万头,销售收入89.54亿元,单头销售价格1060元,销售规模及销售价格较去年均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下滑以及公司整体资金及出栏战略影响。受公司整体经营环境影响,公司饲料板块销量和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均下降60%以上。饲料板块利润也属于亏损状态。

蓝光发展公告提到,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8.21亿元左右,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北汽蓝谷、苏宁易购或致连续三年亏损。

北汽蓝谷表示,2022年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成本上涨,挤压公司利润空间,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ST易购提到,2022年消费市场波动较大,消费需求疲软,企业所在家电行业叠加房地产销售低迷影响表现较弱,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承压,内部仍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受此综合影响,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约47.4%,由于销售规模的下滑较大,公司坚持效益效率为先,在成本费用方面深度优化,但仍有部分固定费用如总部端的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尤其是流动性相关的财务费用还不能全部分摊,公司净利润仍有一定规模的亏损。

这些板块伤亡惨重

分板块来看,31日披露的预亏预告中,申万航空机场行业共11家。

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吉祥航空、春秋航空、海航控股以及华夏航空合计预亏近1300亿元。其中,中国东航、中国国航和南方航空三家航司合计亏超千亿。

据中泰证券测算,2023年航空需求将波动前行,预计国内航空需求于2023年4月恢复至2019年4月的100%,国际航空需求于2023年12月恢复至2019年12月的75%,地区航空需求于2023年12月恢复至2019年12月的89%。

除蓝光发展、荣盛发展外,华侨城A、阳光城等多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发布业绩巨亏预告。

华侨城A公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80亿元-11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58%-389.54%。阳光城公告,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亏损80亿元至11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9.5亿元。

券商板块中,天风证券、锦龙股份、湘财股份、太平洋均预告公司在2022年度出现亏损。天风证券、湘财证券、太平洋均由盈转亏。值得一提的是,天风证券还同时披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公告,预计2022年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6.06亿元。

东吴证券分析称,当前券商估值逼近板块二十年的底部,下行空间有限。预计随着权益市场景气度回升、央企估值逐渐回归合理水平,证券板块将迎来估值修复。

长江证券研报认为,房地产市场或是最大的宏观超预期。历史最充裕的流动性区间,叠加阶段性强复苏,预期A股指数的年度收益率有望排在历史前列。复苏前期,大盘价值风格占绝对优势,且当前大盘股资产负债表处于2010年以来的最好状态。核心资产是市场绝对主线,地产链+出行运输链的弹性或超预期,研报认为2023年的最大配置主线将回归到核心资产。

华鑫证券认为,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阶段,叠加美债收益率以及美元的走弱,人民币汇率相对强势表现,尤其在美国23年经济衰退预期逻辑,越发得到市场认可之后,外资已经成为A股的主要增量资金,此类特征的总量趋势大概率贯穿2023年上半年,而节前蓝筹股行情的启动其实已经为A股2023年的趋势性上涨奠定基础,尤其在当下继续大力扩大内需战略配合下,至关重要的变量疫情,并未见到节中的二次反扑,反而消费数据表现靓眼,因此节后消费类蓝筹对于资金的吸引度有望再上一台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