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3 日,罗氏制药中国宣布,旗下 全球首个靶向 CD79b ADC 注射用维泊妥珠单抗 (Polatuzumab Vedotin /优罗华)两项适应症获 NMPA 批准。
这两项适应症分别为:
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适用于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
(资料图片)
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用于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淋巴瘤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 6.68/10 万,每年约有 10 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其中约 70%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DLBCL 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淋巴瘤,相较于其他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预后更差。
自 1997 年,罗氏研发的全球第一个靶向药物——针对 CD20 靶点的美罗华®(利妥昔单抗)问世以来,以维泊妥珠单抗为基石的 R-CHOP 方案在 20 多年来一直是治疗 DLBCL 的金标准,但由于 DLBCL 具有高度异质性,仍然有很多患者面临复发的风险。
20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没有中断对 DLBCL 的研究,以期实现更好的治愈率并降低疾病复发风险,直到维泊妥珠单抗的研发成功,才真正改变了 DLBCL 的治疗标准。
维泊妥珠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靶向 CD79b ADC ,也是自利妥昔单抗外,20 多年来国内唯一获批用于 DLBCL 一线治疗的创新靶向药物。
维泊妥珠单抗的药物分子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药物三部分组成,其抗体对于 B 淋巴瘤细胞表面广泛表达的 CD79b 抗原具有高亲和力,可实现精准定位;在血液中高度稳定的「新型可裂解连接子」,在进入淋巴瘤细胞后通过裂解,释放出高杀伤力的细胞毒性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独有的治疗靶点、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创新的药物结构决定了其精准、高效的治疗优势。
开启 DLBCL 一线治疗新篇章
此次维泊妥珠单抗用于初治 DLBCL 患者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全球 III 期研究 POLARIX(GO39942)。该研究旨在比较 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与 Pola-R-CHP(维泊妥珠单抗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方案在 DLBCL 初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与 R-CHOP 组相比,Pola-R-CHP 组 2 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取得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改善,达到 76.7%,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 27%,达到主要终点。同时,两组方案在安全性上表现相当,更值得注意的是 Pola-R-CHP 组足疗程治疗比例更高,发生致剂量降低的不良事件更少。
POLARIX 研究也对以中国人群为主的亚洲亚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覆盖 281 例亚洲初治 DLBCL 患者,其中 160 例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的全球阶段入组人群,121 例来自中国扩展队列。分析证明,其 PFS 获益与其他关键疗效结果与全球研究结果一致,降低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的相对风险达 36%,且安全性特征相当 。
重新定义 DLBCL 多线治疗标准
本次维泊妥珠单抗用于治疗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R/R DLBCL 患者适应症的获批,则是基于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GO29365。该研究比较了维泊妥珠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简称 Pola-BR)与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简称 BR)。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ola-BR 可使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至近 3 倍(12.4 个月对比 4.7 个月;P = 0.002),降低 58% 的死亡风险,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
基于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取得的优效性结果,维泊妥珠单抗联合治疗方案此前已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2022》,作为初治和 R/R DLBCL 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开创了创新药国内未上市即优先被纳入 CSCO 临床指南的先河。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针对 CD79b ADC,目前国内除罗氏维泊妥珠单抗外,另有 恒瑞 SHR-A1912 以及新港生物 NBT508 已进入临床阶段,两者均已于 2021 年启动 I 期临床。此外, 上海拓界生物医药也有布局, 不过目前还处于临床前阶段。
进入临床阶段国产 CD79b ADC
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