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投喂草料,观察牛群进食……一大早,李发全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的牛舍里忙得热火朝天。“离家近,活轻松,还能月月有收入。”两个月前,李发全得知奶牛养殖基地招聘的消息后,毫不犹豫放弃了跑运输的生计,来到养殖基地干起了喂牛的活儿,妥妥地家门口就业。

2022年11月初,首批56头荷斯坦奶牛顺利进驻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标志着青海省投资体量最大的东西部协作项目,青海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奶牛养殖项目正式投产运营。“现有1242头牛,其中300余头奶牛产奶,日产鲜奶6吨左右,还有242头小牛犊。”说起养殖基地的情况,西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党占良如数家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牛群进食。人民网杨启红摄

特色产业潜力强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自2021年11月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开始基础设施建设至今,已先后吸纳150余名当地劳动力务工。同时,养殖基地现已吸纳周边农村的40余名劳动力负责饲喂、打扫卫生等日常工作,实现长期稳定就业,李发全就是其中之一,“以前各处奔波,一年到头很辛苦,如今,在自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图的是个稳定。”李发全边忙活边笑着说。

近年来,西堡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生态奶牛养殖产业。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以生态环保为主旨,按照分批引进,逐步扩繁的原则,三年内将达到设计生产水平,养殖2000头优质荷斯坦奶牛。预计稳定年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收益1300余万元。

收益资金优先用于巩固脱贫村、脱贫户、边缘户及产业扩大再生产。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特别是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第一出发点。租赁土地130余户275亩,户均增收2000余元。通过订单方式带动500余户农户种植饲草4000余亩,户均增收4000余元。与此同时,基建用工、投产运营用工等,均带动当地劳动力务工增收。此外,养殖基地引进民营企业投资光伏发电和清洁能源供暖项目,采用无人值守、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清洁能源供暖项目,降低基地日常能耗,实现恒温牛舍,预计年均增收240余万元。

奶牛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饲草,增收致富。湟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西堡镇还将依托奶牛养殖基地,整合周边资源,发展冷水鱼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等多种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种植+养殖+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党占良介绍,西堡正努力打造生态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实现产业立镇、产业兴镇。

放眼全区,李家山镇的食用菌产业势头正足,鲁沙尔镇的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产业远近闻名,多巴镇的蔬菜产业不断丰富着西宁市民的“菜篮子”……西堡生态奶牛养殖项目的落地,将不断优化湟中“一乡一品”特色产业布局。放眼全镇,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的投运,推动西堡在高质量乡村振兴方面迈出了步子,蹚出了路子。一子落而满盘活,潜力可期。

小牛犊或进食或休息。人民网杨启红摄

新春将近,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正抢抓时间节点,将基地的乳制品更新产品包装,优化瓶体设计,尝试多样果粒添加,推出吉祥年货“玉兔呈祥”新品种。

民之所盼有回应 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同步

乡村振兴的东风拂过河湟大地,产业、生态、文化……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振兴的好势头。

“房前屋后,河道内外都看不见生活垃圾了。”近年来,西堡镇鲍家沟村的村容村貌改善了不少,村民夏全梅深有体会,以往,大风一吹,垃圾乱飞的情景她可没少经历。

鲍家沟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湟中区近年来扎实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打造高原“洁净”城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息息相关。湟中着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整合资金2.58亿元建成投运生活垃圾填埋场5座、生活垃圾中转站90座,至此,以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为无害化处理处置中心、辐射全区9镇4乡331个行政村的90座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为临时过渡中转节点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网络逐步形成,湟中区垃圾转运覆盖率从2019年的34%提升到目前的95.7%。

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正在处理垃圾。人民网杨启红摄

“村里环境整体改善后,村民们配合垃圾转运车统一收集生活垃圾的积极性更高了,谁不说环境变化大。”鲍家沟村村委会副主任鲍占福直言,现如今,几乎看不到偷倒、焚烧垃圾的现象了。

鲍家沟村的房前屋后看不到堆积的垃圾。人民网杨启红摄

点滴变化,实实在在惠及到的是百姓。在西堡镇新平村,一间小小的农家书屋频频获赞。村民陶乃顺今年73岁,是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书屋的常客,“原来想买喜欢看的书,还得专门跑到县城或者西宁,不方便不说,有些书还很贵,如今,没有这些烦恼了,想看什么书来书屋挑。”村民李万侠工作之余也常带两个孩子前来书屋看书学习,“书屋不比家中,有学习的氛围,孩子们喜欢扎堆一起看书讨论。”小小书屋,见证着李万侠与孩子们难得的亲子时光。

孩子们在新平村农家书屋读书。人民网杨启红摄

新平村的书屋2021年荣获“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我们利用农家书屋开展农技培训、文化下乡活动、移风易俗推进会议等,争取书屋作用最大化。”新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万杰介绍,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管好用好。

“村里爱看书的老人来书屋借书看书,待大家聚在老年幸福食堂一起吃饭时,说说书上的故事,解解闷儿,十分开心;搞种植养殖的村民,也会来借阅相关书籍,学学农技……”用李万杰的话说,书屋的作用大着嘞!比不上城市里功能齐全、藏书丰富的图书阅览室,但于新平村村民而言,农家书屋的确是“文化高地”。

【记者手记】

走访当天,恰逢河湟谷地2023年首场小雪,在室外采访记录时,手被冻僵,握不住笔,但询问交流之际,感触颇多,手是冷的,心是暖的。暖的是目极之处大家迎难而上,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着眼实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聚焦文化需求,倾心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各级各部门统筹部署,倾力推进,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惠及百姓。我们更能从奶牛养殖基地的快速运转、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及百姓文化生活的丰富等事务上探出当地乡村振兴的活力和潜力,河湟大地,未来可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