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3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No.8 (2022)》(以下简称《地方法治蓝皮书》)。
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和31个省区市的人大立法透明度进行了评估。
(资料图片)
评估发现,部分地方人大越发重视人大立法透明度工作,立法过程信息应公开尽公开。同时,往年评估过程中发现的诸如公开不及时、不到位、不完整等问题依然存在。
在31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透明度评估结果排名中,北京、广东、四川分列前三位。
部分地方立法透明度成绩与经济水平不匹配
本次评估设置了立法工作信息公开、科学立法信息公开、民主立法信息公开以及立法优化信息公开这4个一级指标。
总体而言,本次立法透明度整体成绩有所提升。从平均分来看,上一年度全部被评估对象的平均分为59.13分,本年度全部被评估对象的平均分为66.17分,提升幅度较大;从及格数量来看,本年度有19家被评估对象的分数超过60分,相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家;从最高分以及最低分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高分数超过90分,相比上一年度提高了5.73分,最低分为41.58分,相比上年的31.8分有较大提升。
评估发现,部分地区人大立法透明度排名与人均GDP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如山西人均GDP排名第17位,透明度排名第18位;北京人均GDP排名第1位,透明度排名第1位。
部分地区人大立法透明度排名远超其人均GDP排名,如四川省尽管人均GDP靠后(2021年人均GDP排名第18位),但在2022年度人大立法透明度排名中位列第3;贵州省2021年人均GDP排名第28位,但在2022年度人大立法透明度排名中位列第4。
此外,部分地方透明度成绩与经济水平不匹配。有17个省区市的2022年度人大立法透明度排名结果落后于其2021年人均GDP排名。
群众参与立法的热情不高
评估也暴露出制约立法透明度的一些问题。
有的地方群众参与立法热情依然不高。评估发现,群众在网上提交意见的人数普遍不多。以贵州为例,尽管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能够公开网上参与立法的人数和提交的意见条数难能可贵,但从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通过线上参与贵州立法征求意见的人数和意见条数均为个位数,如《贵州省老年教育条例(草案)》参与人数为1人,《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修正案(草案)》参与人数为3人。
《地方法治蓝皮书》指出,各地群众参与立法的热情不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立法修法专业性较强,普通群众缺少专业知识背景,很难参与到立法活动当中;另一方面,地方对于法规草案宣传力度不足,很多群众既不知道当地即将出台某项条例,也不知道该条例可能对其生产生活造成何种影响。
有的地方性法规公开存在延迟。评估发现,部分人大常委会未能及时公开地方性法规。例如,《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工作条例》于2022年9月28日修订通过,但在门户网站中公开的日期却是2022年10月20日;《江苏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的通过日期是2022年9月29日,其公开日期是2022年10月9日。
有的法规征求意见时间不足。《立法法》及多个地方立法中将征求意见的时间设置为一般不少于三十日,部分地方则规定征求意见不少于十五日。但评估发现,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置的征求意见时间过短,有的甚至少于10个工作日。
《地方法治蓝皮书》指出,当前部分立法机关在征求意见时依然缺少法规草案说明,增加了普通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难度。一些立法机关在征求意见时未写明提交意见的渠道,阻断了公众参与立法的热情。
对此,《地方法治蓝皮书》建议,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加强草案说明的普及力度,将其作为征求意见的标配,同时设置多元的反馈渠道,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对于邮寄的纸质意见和发送的电子版意见均应当公开意见数量,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