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正在对金融模式、监管方法、金融生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上海银保监局积极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引导机构找准定位、回归本源、转型发展,同时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科技赋能监管水平。
一方面,督导机构强化金融科技支撑,推进数字化转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海银保监局督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强化金融科技支撑,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质效。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夯实信息科技基础,建立完善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组织架构、激励机制、运营模式,做好相关技术、数据和人才储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充分运用于产品开发、客户营销、业务运营和风险控制等环节,创新服务流程与模式,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强化业务管理。
在安全运营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管理,着力推动智慧银行建设,提升保险普惠水平与服务能力。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强化客户信息安全保护,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灾备水平。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监管科技发展,深化数据驱动型监管。
面对金融科技带来的监管难题,传统监管维度亟待突破。上海银保监局立足监管科技治理金融科技的思维,不断深化“数据驱动型监管”,积极开展监管科技应用实践和探索,吹响“向科技要生产力”的冲锋号。
一是树立总体目标。针对监管科技面临的瓶颈与挑战,上海银保监局提出“4+2”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总体目标,即力争三年内全面实现监管实时化、风险可视化、计量自动化、监测预测科学化的“四化”目标,五年内依次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监管目标,形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服务、用数据管理”的数字监管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制度体系。上海银保监局加强顶层设计,在系统内首发《EAST与大数据应用行动纲要》。在“数字上海”战略引导下,制订并实施《上海银保监局监管数字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从基础建设、数据标准、数据治理、科技人才、模型孵化五大领域明确22项任务。同时,强调大数据应用在组织建设、机制建设、系统建设、人才建设和数据治理等方面的协调并进,已累计出台相关制度近10个。
三是丰富配套保障。上海银保监局优化监管架构和监管资源配置,搭建监管数字化工程组织实施架构,推进监管业务与科技应用的深度融合,解决业务、科技“两张皮”的问题。建立监管数据校验、数据灵活采集、数据质量通报惩处等六项机制,不断提升监管数据质量,夯实监管数字化基础。同时,通过完善培训机制、加大招录力度,扩大科技人才队伍,并加大正向激励,激发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投身监管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内生动力。
四是推进全场景应用。目前,上海银保监局已完成一站式监管大数据平台基础底座的搭建,初步形成数据、业务、技术“三大平台”。各类工具广泛应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非现场监管等工作场景中,为整治退保黑产、违规中介、员工异常行为提供助力,大幅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以现场检查为例,上海银保监局对大型、横贯式检查项目进行集中建模,2021年现场检查工作中,共使用模型约250余个,同比增长13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新的战略性部署。下阶段,上海银保监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推进金融科技和监管数字化工程的根本遵循,提高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和监管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