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疗法陷入暂时低潮,GSK果断放弃。
作为一类新兴的治疗模式,细胞和基因疗法自诞生起就获得了产业的聚焦与厚望,是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行业最为火爆的细分领域之一。
(相关资料图)
但是就在最近,位于英国的全球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明确地宣布:终止在细胞与基因疗法方向的研发投入。
GSK对于细胞与基因疗法项目的前景不甚看好,从去年开始终止了多项合作的细胞与基因疗法项目就可以窥得端倪。
2022年10月,GSK终止了与Lyell Immunopharm合作的实体瘤细胞免疫疗法项目。2019年GSK与Lyell达成协议,就靶向NY-ESO-1的细胞疗法合作开发针对实体瘤的TCR-T管线,双方原定合作时间为5年。
就在终止与Lyell合作的次日,GSK又宣布终止与Adaptimmune公司合作研发的NY-ESO TCR项目。
Adaptimmune是英国的一家生物医药公司,核心技术是其特有的TCR-T技术平台:SPEAR(Specific Peptide Enhanced Affinity Receptor)T细胞技术,可以对特定抗原增强T细胞亲和力,该技术平台的研发已有超过15年的历史。
2022年12月26日,GSK与Immatics关于TCR-T的合作计划也正式终止,这距离二者达成协议尚不足2年。
2020年2月,GSK与Immatic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针对多种癌症的新型过继细胞疗法,交易总金额达到5.5亿美元,其中首付款约5000万美元。
短短3个多月时间内,GSK就终止了3项细胞疗法合作项目,其对该领域前景的悲观程度,可见一斑。
细胞治疗流年不利
事实上,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细胞治疗领域的坏消息就几乎没有断过。
2022年9月,红细胞载体疗法公司Rubiu宣布砍掉旗下所有临床管线,同时裁员75%。Rubius曾经是红细胞载体疗法领域的先驱公司,市值最高时超过25亿美元,目前市值仅剩下1500万美元。
2023年1月,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iPSC细胞疗法的Century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裁员25%,关闭2个实验室,同时研发总裁宣布离职。
同样在2023年1月,NK细胞疗法明星公司FATE与强生结束合作后,砍掉数条iPSC-NK细胞项目,并裁掉了40%的员工,其股价也由最高的121美元暴跌至6美元。
类似的案例,还能找到好多个。
如果一个细分的技术领域,同一时间出现如此之多的研发终止信息,股价也出现集体性的崩塌,说明无论是研发界还是投资界,短期都不看好该领域的发展。
GSK此次宣布终止对细胞与基因治疗方向的投资,只不是这种行业情绪的正式表达。
拥抱小核酸治疗领域
在退出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同时,GSK正在拥抱小核酸药物领域。GSK认为这是一条可能更顺畅地取得商业化成功的路径。
2022年12月13日,GSK与Wave公司达成总额超过4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根据合作条款,双方将共同推进寡核苷酸疗法的研究,该项合作使得GSK至少能够推进多达八个项目。
Wave Life Sciences是一家在2012年成立的科技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该公司自主研发的PRISM平台是唯一提供三种RNA靶向模式(编辑,剪接和沉默,包括siRNA和反义)的寡核苷酸平台。
2021年11月22日,葛兰素史克与Arrowhead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后者治疗NASH的RNAi疗法ARO-HSD,交易总额约10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预付款。
在更早的2019年,GSK与RNA靶向疗法公司Ionis Pharmaceuticals达成一项总额2.62亿美元的合作,GSK公司获得两款反义寡核苷酸(ASO)新药在研疗法的研发和推广权益。
2月1日,GSK启动了与Ionis合作的反义寡核苷酸(ASO)新药bepirovirsen治疗慢性乙肝(CHB)的III期临床试验。
GSK曾表示bepirovirsen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乙肝患者。倘若该疗法的治疗效果能长效持久,无需终身治疗,将成为乙肝治疗的重大变革。
小核酸药物方兴未艾
GSK认为,退出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这一方向如今已经太过拥挤,同时比当初预想的更具挑战性。
但是GSK不惜下重注的小核酸药物领域,正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发现mRNA到1998年首款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获批上市,再到2006年RNAi技术获得诺贝尔奖,核酸药物经过几十年的历程,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截止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17款核酸药物,包括15款小核酸(9款ASO药物、5款siRNA药物、1款核酸适配体)和2款mRNA新冠疫苗。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作 者: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