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儿童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如果儿童到了5岁及以上,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则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遗尿症。


(资料图)

儿科医生提醒,遗尿症儿童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不合群等,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建议5岁以上的尿床都应该到专业医生处就诊。2023年5月30日,为第9个世界遗尿日,清远市人民医院儿科团队举行了大型义诊活动,为“尿床”宝宝支招。

不能打不能骂,越骂可能越严重

清远市人民医院儿科门急诊主任,主任医师戴汝均介绍,儿童遗尿症其实是一种常见病,大部分患儿属于原发性夜间遗尿症,与中枢神经系统、睡眠与排尿、膀胱功能紊乱及遗传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遗尿症的患病率非常高,我国约15.2%的5岁儿童和8.2%的7岁儿童受此困扰。

膀胱像一个有弹性的口袋,不断扩张以承纳尿液。尿液形成后,膀胱逐渐被源自肾脏的尿液装满。当达到最大容量时,膀胱开始收缩并向大脑发出“需要排空”的信号。在排空的过程中,膀胱收缩并挤压出尿液。

大约2-3岁时,儿童开始意识有排尿意识,并逐渐学习控制排尿冲动。大多数儿童在约3-4岁时能良好地控制白天排尿。在这个阶段,4岁儿童夜间尿床是很正常的情况,并可能在未来几年还会偶尔尿床。但如果儿童到了5岁及以上,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则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遗尿症。

戴汝均介绍,导致儿童夜间尿床的常见原因有三个:一是缺乏一种叫做“血管加压素”的化学物质;二是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大,储存不了整晚的尿液;三是膀胱足够大,但是在装满之前发生了痉挛,导致尿液排出。此外,有家族遗传史、便秘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孩子发生遗尿症。

然而儿童尿床通常没有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较多家长会责怪孩子,认为这是孩子“笨”的表现,得不到及早治疗,直接导致了儿童尿床的就诊率低。戴汝均强调,行为心理因素对尿床孩子影响很大,家长越责骂孩子尿床,结果往往越糟糕,甚至让孩子产生自卑、恐惧心理,害怕与人交往,对于遗尿症的孩子,家长要多理解、多宽容,不要责骂孩子。

“虽然大部分患儿在长大后会慢慢恢复,但仍有2%的儿童遗尿症状会持续至成年,很多家长都低估和忽视了遗尿症的危害。”戴汝均表示,儿童遗尿症是一个涉及夜间多尿、膀胱功能障碍、唤醒障碍等等多因素的复杂的疾病。长期尿床的孩子除了原发病之外,还对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影响,严重的病人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因此,戴汝均建议,如果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还经常尿床,应该及时看医生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大部分儿童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得到改善

戴汝均介绍,调整孩子的生活饮食习惯是遗尿症治疗的基础,大部分的遗尿症患儿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那么治疗孩子遗尿症,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01改变饮食结构

多吃富含蛋白质、温补脾肾的食物,如鸡、鸭、鱼、肉、豆制品、奶制品、糯米、山药、韭菜、黑芝麻、桂圆、银耳、扁豆等。

少吃凉性和利尿性食物,如白萝卜、冬瓜、西洋菜、凉瓜、莲藕汤、木瓜等;少吃多糖的零食,如巧克力、桔子、西瓜、葡萄等;少吃辛辣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咖啡等;少吃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玉米、赤豆、绿豆、鲤鱼等。

特别不能喝二十四味凉茶,或其它凉茶。

02改变饮食作息习惯

晚餐宜早,不超过七点,宜清淡,少盐少油,尽量吃“干”和“淡”的食饭,不要喝汤、喝粥、吃咸菜。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

睡觉前2小时,禁止喝饮料、吃水果、及其他酸甜类食物,牛奶豆浆改为白天喝。

尽早睡眠,建议9点半上床睡觉。

03设立奖励机制而不是责备

家长应在医生的帮助下树立家庭战胜遗尿的信心,不应责备患儿,应该多一些鼓励,减轻孩子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自己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04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

日间规律排尿4-7次,睡前排尿。每日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定时排便,有便秘时要积极治疗便秘。

05严格清洗外阴,清除局部感染。

戴汝均介绍,除了以上的措施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遗尿门诊,通过药物治疗对遗尿症进行干预,减少尿频夜尿。临床上,治疗儿童遗尿症常用的药物有“去氨加压素”,是一种用于口服的片剂,可以帮助肾脏恢复正常的夜尿量。大部分遗尿症患儿通过药物治疗3个月,能够基本痊愈。“每个孩子对去氨加压素的反应不尽相同,在遗尿症门诊,医生会帮助患者选择恰当的药量,剂量调整和疗程。”戴汝均说。

采写:曹成飞 彭可明

编辑:付瑞怡 夏汉华

校对:张鍪

编审:周东辉

编委:樊沃夫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