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1年商业健康险赔款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仅为5.3%,商业健康险的保障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商业健康险必须坚持服务民生,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路径,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世卫组织测算,卫生费用中,个人现金支付占比15%-20%可以有效防治家庭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风险。随着医保参保率的不断提升,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现金支出自2001年近60%降至2021年的27.7%,已经下降了32个百分点,但是相比世卫组织建议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如何进一步降低个人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笔者认为,在我国医保参保率突破95%,已经建成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的背景下,商业健康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保障的覆盖范围,对医保形成有效补充。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扩大商业健康险覆盖面一是产品的分层经营,二是渠道的差异经营,三是创新产品的深度经营。带病体保险对于进一步扩大商业健康险覆盖面具有重要性。与健康人群相比,带病人群医疗开支更多且更频繁,更有意愿寻求社保外的支付方来减轻财务压力。然而,此类人群在投保传统的健康险时,往往面临责任除外甚至被拒保的困境,其保障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根据麦肯锡测算,中国老年人和带病人群的医疗支出在总医疗支出中占比高达60%,但这部分人群的商保保费在商保总保费的占比仅约5%。要想进一步提升商业健康险在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切实发挥商业健康险满足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求的作用,带病体保险的发展是迫切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不少保险公司在带病体健康险领域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始终难以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主要面临产品定价困难、服务占比较低、精准场景缺乏三大挑战。具体而言,一是保险业缺乏现成的经验数据可供参考,产品定价时往往会预留较高的安全边际,或在风控环节采用保守策略,部分产品仅是放宽了投保年龄和投保条件的限制,而非结合带病体人群健康状况量身定制,客户因身体状况欠佳等因素被拒保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二是有效的健康筛查、健康干预服务成本较高,但主流医疗险期限普遍较短、件均保费较低,因此只能搭载单次服务收费较高、发生率较低的健康服务,对降低疾病发生率、住院率等方面风险减量的价值有限;三是由于带病人群的触点更多在医疗场景,通过病患互动能有效培育客户投保和购买决策,而传统渠道以健康体为主,带病体健康险产品投放存在“衰减大、效率低、转化难”等问题,普遍面临承保规模不足的窘境。

基于成熟市场经验来看,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干预为降低带病人群疾病发病率提供了有效手段,建议带病体保险应更突出“健康保险+健康服务”深度融合的综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积极探索产品创新和落地场景方面的先行先试,从而有效激发健康险对带病人群风险减量的价值,既有利于扩大商业健康险覆盖面,增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利于推动健康险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