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当前,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需求正在逐步释放,但养老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凸显。8月16日,大家保险集团在第二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商业养老服务供需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多元且分层的特征已逐步显现,但市场对老年人需求认知与挖掘还不够,服务供给高度同质化,有待建立覆盖不同支付能力、不同模式选择、不同服务需求的“银发市场”。

具体来看,首先,白皮书指出,我国40%城市老年人已经开始规划养老生活,健康、亲情友情、自由是理想养老生活必备“三大件”。理想养老生活状态是:父母与子女频繁互动又相对独立,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管理等事项交给专业服务供给方。

从养老资金储备角度来看,目前城市老年人养老资产储备呈现多元化特征,63%除退休工资还涵盖存款理财产品、房租收入、养老年金及保险产品等。根据调查,城市老人对养老资金的分配呈现“4222”结构特征,即41%用于日常开支,26%用于医疗开支,18%用于护理开支,15%用于品质开支。入住养老机构一般由老人自主决策、子女支持,但双方均愿为此买单。

聚焦于供给方来看,尽管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很大,但有效需求尚不足,养老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商业养老服务要在政府供给范围之外添砖加瓦、相向而行。目前商业养老服务重点在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参与方包括保险公司、地产企业、医院,以及居家护理公司、家政保姆公司、智能化科技企业等,养老市场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龙头企业、养老服务人才不足、供需错配等问题。

白皮书对商业化养老服务供需趋势做了分析。从需求侧看,养老服务需求多元且分层的特征已逐步显现,从基础养老服务需求到高阶情感需求均有未被满足的空白,有待市场精细化供给;从供给侧看,对老年人需求认知与挖掘还不够,服务供给高度同质化,有待建立覆盖不同支付能力、不同模式选择、不同服务需求的“银发市场”,充分激发市场需求释放和转化;从竞争主体格局看,一、二线等高线城市商业养老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长尾发展现状在低线城市依然持续,需进行差异化竞争;从商业模式层面看,行业收入水平有望改善,新技术管理手段可降低运营成本,不同主体将找到盈利点,进而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养老行业。

保险业基于自身转型发展需要和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近年来在养老领域持续发力,成为养老市场上一支重要力量。白皮书指出,保险业投资偏好与养老业天然匹配,做养老具有资金优势、信用优势和产业链协同优势,可为养老业带来长期资金、稳定客源、质优价廉的可靠养老服务。养老之于保险,除了赋能保险主业,本身具备造血功能,有望成为保险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目前保险业投资养老有重资产、轻资产和合作模式,一般从养老金融和养老服务两个方向进行战略切入。养老金融方向,通过附加养老服务,引导消费者提前规划和储备养老资金,并实现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养老服务方向,通过投资建设养老机构或其他养老服务,实现对养老资源的控制能力,使消费者的养老资金能够购买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养老社区,是近年来保险企业与地产企业等重量级玩家合作布局养老产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保险公司通过开发建设、租赁改建、外部合作等形式投资养老社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一系列服务,以“保险+月费”的主要形式,用服务推动保单销售。

如大家保险,以养老为核心战略,推出了以亲情为核心的专业养老品牌“大家的家”,经过近四年的实践,大家保险基本用服务模式跑通养老保障之路。截至2023年7月,已在全国10个城市布局12个城心医养社区、6个旅居疗养社区,并在北京布局4个居家安养照护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