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开启的新临床试验,是业内不太多见的“ADC+双抗”的联合用药方案。
2022年10月21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宣布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关于SHR-A1811注射液、SHR-1701注射液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
(资料图片)
具体来说, 该试验方案SHR-A1811联合SHR-1701,用于治疗HER2 阳性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根据公开信息,SHR-A1811是一款靶向HER2的ADC药物,可通过与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结合并内吞,在肿瘤细胞溶酶体内通过蛋白酶剪切释放毒素,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SHR-1701注射液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并具有知识产权的抗PD-L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可以促进效应性T细胞的活化,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最终有效促进免疫系统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
这两个药物,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其实都不太乐观。
SHR-A1811作为一款靶向HER2的ADC药物,目前在进度上已经完全不占优势;从全球范围来看,大约有600余款临床活跃和上市的ADC药物, 其中HER2 ADC占比最高,仅仅中国境内,进入临床试验或者上市阶段的HER2 ADC产品就达到了25款。
2021年6月,首个国产HER2 ADC维迪西妥单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
目前恒瑞医药的HER2 ADC最快的一个适应症仍然处于III期临床阶段,适应症是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而国内HER2 ADC在乳腺癌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国际ADC神药DS8201也在中国开启了乳腺癌治疗的临床试验。
此次SHR-A1811开启针对胃癌治疗的临床试验,可以理解成是恒瑞有意识地在追求HER2 ADC适应症的差异化。
SHR-1701作为一款PD-L1/TGF-β双融合蛋白,情况更不乐观,其最终能否成药都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PD-L1/TGF-β最早是由跨国巨头默克公司做出了非常好的初期数据,之后大批国内公司竞相跟随入场。
默克公司在2018年的ASCO,公布的一期临床数据惊艳无比: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群体中:当给药剂量为500mg,PD-L1+总体缓解率(ORR)为22.6%,PD-L1高表达患者ORR为33.3%;当给药剂量为1200mg时,PD-L1+总体缓解率达到了40.7%,而在PD-L1高表达患者中,总体缓解率(ORR)则高达71.4%!
这个数据,不仅吸引GSK和默克签订了总额高达38亿欧元的合作协议,也吸引了接近20家中国药企跟进这个PD-L1/TGF-β靶点组合。
但是在2021年1月到8月的短短8个月时间内,默克公司一连宣布了其PD-L1/TGF-β候选药物M7824的连续四项临床试验失败,此前炫目的数据无法重现。
虽然,默克公司并未宣布就此放弃PD-L1/TGF-β这个靶点组合,但是关于M7824这款曾经红极一时的PD-L1/TGF-β候选药物,已经一年多时间没有公开信息传出。
作为PD-L1/TGF-β的跟进者之一,恒瑞医药的SHR-1701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45亿人民币,此前已经开启若干临床试验,也面临着最终可否成药的质疑。
此次恒瑞医药开启的新临床试验,将SHR-A1811和SHR-1701联用,是业内不太多见的“ADC+双抗”的联合用药方案。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方案有点复杂,有点大力出奇迹的意思,因为ADC已经是“单抗+毒素”,双抗又是“单抗+单抗”,恒瑞的这个方案本质上是追求“1+1+1+1>4”,至少是"1+1+1>3"。
考虑到ADC和双抗的工艺复杂性和生产成本都要远高于单抗,这个方案即使能顺利获批,但是如果不能相对于ADC单药或者PD-1单药有相当程度的疗效提升,可能在性价比上未必有很大的优势。
那么最终能否实现“1+1+1+1>4”,让时间给出答案。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