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老龄化加剧,消费不断升级等因素影响,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正在不断增长,据数据显示,已由2015年的832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65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4.7%。照此趋势,2021-2026年间,预计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还将按10%的年均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肿瘤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大批药企已开始着重发力肿瘤领域。如国盛证券梳理的艾伯维、安进、阿斯利康等19家跨国药企千余项临床试验就显示,肿瘤已占研发管线总数的近一半。在此背景下,药企在肿瘤新药上“内卷”正不断加剧,与此同时药企在研发上也开始迎来越来越多新突破。 例如12月2日,复宏汉霖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自主研发的HLX60(重组抗GARP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治疗的1期临床研究于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完成首例患者给药。HLX60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抗GARP单抗,计划用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治疗。 12月1日,罗氏公布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皮下制剂的III期IMscin001研究的新数据: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皮下注射阿替利珠单抗较标准的静脉输注相比具有相当的暴露量(血液中的分子水平)以及相似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前,罗氏已向全球监管机构提交了IMscin001研究的数据,并为阿替利珠单抗皮下制剂寻求批准静脉输注剂型的所有获批适应症。如果获得批准,阿替利珠单抗将成为罗氏的第4种皮下抗肿瘤疗法。 11月24日,华海药业发布公告,下属子公司上海华奥泰独立自主研发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HB0045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 据了解,HB0045是国内外头个靶向人CD73(又称胞外-5’-核苷酸酶)的复方制剂,能够在不影响AMP(一磷酸腺苷)底物结合的情况下,通过变构作用和空间位阻双重机制彻底抑制膜型和可溶型CD73酶活性,进而减少肿瘤微环境(TME)腺苷的产生,促进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的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在此之前,亚盛医药也宣布,公司在研原创新药胚胎外胚层发育蛋白(EED)抑制剂APG-5918治疗贫血相关疾病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将开启非肿瘤领域探索。APG-5918是头个进入临床阶段的中国原研EED抑制剂,正在中美同步推进治疗晚期实体瘤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的来说,抗肿瘤药是国内外药企重点关注的热门靶点。从目前大批国产抗肿瘤新药在研发方面开始迎来新进展可以看出,我国抗肿瘤创新药创新研发正在快速推进。业内预计,未来在庞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下,国内药企创新热情将持续高涨,更多国产抗肿瘤新药也将不断涌现,惠及广大患者。

内容来源  | 制药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