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45亿人患有高血压。但遗憾的是,多数人不清楚自己的高血压状况,尤其是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因忽略血压管理,从而让这个“无声的杀手”照常“运转”,最终诱发疾病威胁生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远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小勇介绍,高血压的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僵硬、疲劳、心慌,但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有症状可循,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属于“无症状性高血压”。“无症状不代表无损害,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和脑血管的负荷,从而造成直接的损伤。”张小勇表示,无症状性高血压隐蔽性强,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反而比有症状的高血压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无声的杀手”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

人体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因素、肥胖、饮酒、不良饮食习惯、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及肾血管疾病)等有关。张小勇表示,多数高血压早期病人没有明显表现,因而常被忽视。尤其是现在高血压年轻化,有的年轻人患了高血压而不自知。大量临床数据显示,青壮年高血压患者中大约有50%没有症状,或者偶尔出现头昏、头痛等不典型症状,通常称之为高血压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慢慢地会出现头痛、头昏,脖子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紧,也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胸闷、乏力等症状。

但是,高血压对身体产生的危害是由升高的血压引起,而这些危害,无论高血压有无症状,都会发生。很多高血压患者由于没有任何不适感而拒绝降压治疗,直到出现脑出血、脑梗死、心力衰竭及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才意识到自己患病,但为时已晚。

张小勇介绍,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后负荷,有可能会导致心肌肥厚等靶器官损害。如果程度进一步加重就会诱发不良的临床事件,可能会造成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情况,对心脏的直接危害较为严重,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期寿命。

长期血压升高还有可能会使脑部血管压力升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久而久之会继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诱发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严重的可能会诱发高血压脑病,以及脑梗死、脑出血,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语、偏瘫等情况,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生命。

肾脏方面的危害也不可忽视。一方面有可能会造成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肌酐升高。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肾动脉血管内皮受到影响,而出现肾动脉狭窄,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所以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不全,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尿毒症,导致无尿、少尿的情况出现,患者可能需要长期透析治疗。

高血压会累及到全身多个部位的动脉血管,导致弥漫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能会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容易引起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下肢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期寿命。如果影响到眼底小动脉,造成眼底小动脉硬化、动静脉交叉、出血、渗血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血压降了,药也不能随便停

“高血压无症状也需要积极治疗,控制血压达标,预防并发症。”张小勇表示,从长远来看,高血压控制达标的人群远期寿命与普通人群并没有区别。高血压初期可以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像低盐、低脂肪饮食,少吃动物的内脏、蛋黄,多吃些蔬菜和水果,不要吸烟、饮酒,同时,还要多运动、控制体重。如果血压持续偏高,需要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常见的降压药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利尿降压药,通过控制尿液降低血压。二是交感神经抑制药,通过抑制人体交感神经来降低血压。三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通过控制激素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四是钙拮抗药,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人体细胞,降低血压。五是血管扩张药,顾名思义,通过控制血管扩张来达到降压的目的。

“在高血压用药方面,不少患者存在误区。”张小勇说,原发性高血压就是大部分人群的高血压类型,这种情况是需要长期用药控制血压。但是会有一些患者在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后,血压下降到正常值,就自行把药停了。他说:“血压降下来,说明药物起效了,但不代表高血压被治愈。”

“如果用药之后血压控制得很好,就不要随便自行换药。”张小勇说。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服用某种降压药或者降压药组合,血压能够平稳控制,同时也没有出现身体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就完全没有必要考虑换药的问题。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六要素

张小勇提醒,患高血压的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合理建议,自己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帮助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疗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有六个关键要素:按时服药、调整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心情愉快。

患者首先要做到遵医嘱服药,按时、按剂量服药,并长期坚持,避免频繁换药或停药。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措施,张小勇建议,健康饮食减少盐的摄入,增加富钾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WHO建议每日摄盐量应<6克,鼓励老年人摄入多种新鲜蔬菜、水果、粗粮及其他富含钾、钙、膳食纤维的食物。

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应适当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质量,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可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建议老年人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和游泳等,不推荐老年人剧烈运动。但老年人应注意避免过快、过度减重。

戒烟戒酒、少熬夜,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尤其是老年人应限制酒精摄入。注意保暖,血压往往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老年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和对血压的调控能力差,常出现季节性血压波动现象。骤冷和大风低温时减少外出,适量增添衣物,避免血压大幅波动。

高血压患者应家庭血压监测,血压未达标者,要每日测量;血压达标者,建议每周测量1次。测量血压要注意“四定”,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

文字:曹成飞彭可明

编辑:付瑞怡 夏汉华

校对:张鍪

编审:周东辉

编委:樊沃夫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