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主题的平安大讲堂在京举办。中国平安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黄宝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平安积极利用综合金融平台和科技创新优势,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引入“源头活水”;二是实现“精准滴灌”;三是数字化赋能。
黄宝新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平安积极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的支持。
截至2021年末,中国平安累计向实体经济投入保险资金1.23万亿元,包括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连续4年累计投入52.3亿元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和产业发展,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发起成立1500亿元规模的“广东平安发展基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铁路和智慧城市建设;累计为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包括巴基斯坦巴沙大坝、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释放承保能力超万亿元。
“中国平安努力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积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黄宝新介绍,截至2021年三季度,平安银行授信总融资额达4.54万亿元,民营企业在新增投放企业贷款客户中占比超过七成;平安普惠去年推出“4+1”行业小微扶助计划,针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定向“输血”;平安产险在河南暴雨中赔付超31亿元,去年启动特案预赔1.2万笔,预赔金额超22亿元,为小微企业和客户解燃眉之急;平安证券通过股权债权、资管和专项纾困计划,累计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超过3151亿元。
在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黄宝新介绍,近年来,平安将多年金融经营管理经验与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结合,赋能了大量传统商业生态。凭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的精准监测与分析,平安产险发布全国首个农业保险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农险数据一张图”,为政府提供精准决策及防灾、减灾、救灾的一站式数字化支持。平安银行发布“平安一号”卫星,部署“星云物联网平台”,目前已为实体经济提供1300亿元融资,其中超过50%投向偏远乡村的农业、产业。(朱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