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惠民保为代表的各类普惠保险产品受到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已成为普惠保险重点服务对象。

近日,银保监会向保险行业下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普惠保险的保障范围,同时提出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体系,引导保险机构加大对老年人、新市民等七类特定风险群体的保障力度,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

首次明确保障范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保险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大病保险、农业保险、小额人身保险等具有普惠性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保险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逐步提高。但当前普惠保险仍然存在服务广度、深度不够,创新不足等问题,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保障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征求意见稿,普惠保险包括普惠性质的保险和专属普惠保险两种保障形式。

具体来看,普惠性质的保险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小微企业提供的公平可得、保费较低、保障适度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城市定制医疗保险、税优健康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以及保费或保额相对较低的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保险产品和服务。

专属普惠保险主要指针对社会保险保障不足、商业保险覆盖空白领域,面向特定人群或特定风险群体开发的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

征求意见稿提出,保险公司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的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当前普惠保险的发展重点是提升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加大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群、特殊职业和新市民等特定风险群体的保障力度,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

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体系

在业内人士看来,征求意见稿定义下的普惠保险产品范畴更广,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普惠保险产品逐渐扩容,有效填补七类人群和三类市场主体等保障空白。

与此同时,如何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体系也受到较多关注。对此,征求意见稿提出丰富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改善特定风险群体保险服务,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抗风险能力,积极参与重点领域风险保障,鼓励发展专属普惠保险产品等五大方向。

其中,改善特定风险群体保险服务方面,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发展面向各类风险群体的商业医疗保险。大力开发适合老年人群需要和支付能力的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产品,探索扩大对既往症和慢性病老年人群给予合理保障,着力满足高龄老年人保险保障需求。积极开发适应残疾人风险特征和保险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加大对妇女“两癌”、儿童先天性疾病、罕见病等的保险保障。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开展相应的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针对军人、警察、消防、应急救援、医护人员等特殊职业风险人群,创新风险保障模式,开发针对性的保险产品。适应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积极发展生育、儿童等保险,满足家庭风险保障需求。

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抗风险能力方面,鼓励保险公司发展适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定期寿险等,创新企业和个人风险共担、灵活付费的服务方式。鼓励财险公司开展加强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证保险、营业中断险、知识产权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供给和服务,分担企业运营风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降低专属普惠保险费率

近年来,以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为代表的各类普惠保险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消费者健康管理及风险保障意识的提升,2020年以来,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的惠民保在全国多地全面开花,呈现“井喷”态势。在爆发式增长的背后,面对同质化竞争等风险,惠民保也在逐渐求变。今年以来,多地陆续对惠民保产品进行迭代升级,逐渐从“一城多保”向“一城一保”转变。

另一方面,惠民保在可持续运营等方面被认为依然面临市场检验。在分析人士看来,惠民保产品可持续性、盈利性以及长期经营或将有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易存在理赔争议、医疗险死亡螺旋问题导致标体加速退保、部分城市参保率有限及竞标之下存在定价测算不足问题以及未来产品续保具备不确定性。但随着政府参与力度加强,可能将逐步引导产品长期发展、迭代优化。

在此情况下,保险机构在发展普惠保险业务,特别是开发专属普惠保险时如何更好的实现持续稳健经营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对于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征求意见稿提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不断降低专属普惠保险费率,同等条件下,专属普惠保险费率水平应低于普通保险产品费率水平。

同时,优化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偿付能力计算规则,降低专属普惠保险产品资本占用,完善专属普惠保险产品费率调节机制等。保险公司应建立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定期回溯机制,及时优化调整产品设计,实现持续稳健经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