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主办,植信投资研究院合办的“202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10月27日举行。
根据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3.2%的水平不变,2023年将放缓至2.7%,比7月预测低0.2个百分点,且存在25%的可能性会降到2%以下。持续存在且不断扩大的通胀压力促使各国央行快速同步收紧了货币环境,全球货币和金融环境的收紧将在整个经济范围内产生影响,抑制需求并帮助逐步遏制通胀。预计全球通胀将在2022年晚些时候触顶,但将较先前预期更长时间地维持高位,并在2024年降至4.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StevenBarnett在主题演讲中,对《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核心内容进行了介绍,并从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应对建议两部分进行了分析。他表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将在今年或明年出现经济萎缩,但这并非意味着全球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对于各国而言,越早采取政策应对措施,所需付出的代价将越小。面对世界经济的挑战,各国需要积极行动,且需采取一致的行动。史蒂文·巴奈特在演讲中还表示,以PPP计价的各国GDP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18.2%,超过美国的14.9%,居全球之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副代表李鑫着重对亚太区域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他表示,亚洲经济目前也进入了逆风期,由于发达国家加息和持续不断的乌克兰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今明两年亚洲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今年一季度亚太经济出现较强反弹,但到二季度开始走弱。预计今明两年亚太经济增长将下调至4%和4.3%,低于过去二十年亚太经济增长水平。尽管如此,在黯淡的全球经济中,亚太经济表现仍是一个亮点。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在线上发言中表示,今年海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主要经济体通胀高烧不退,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外需减弱。疫情冲击下,国内经济持续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实现稳增长目标,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调控力度远超以往;稳健货币政策持续进行逆周期调节,呈现了较好的政策效应。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需要中国宏观政策保持现有力度。
据悉,《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人员撰写的经济概览,着重分析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并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每年春季和秋季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长期稳定合作伙伴,每年定期联合发布该项报告,共同致力于货币金融战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