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三季度,跨境电商网站阿里巴巴国际站家用取暖电器订单量同比增长84%,其中电暖器订单量同比增长127%,电热毯订单量同比增长50%。“双11”期间,中国商家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也开展了“大促”,不少进口商追加取暖产品的订单,带来了一轮“补单潮”,中国产电暖气、帽子、手套、保暖丝袜销量猛增。
产品热销背后是欧洲能源危机传导到民生领域的结果。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告诉记者,能源危机演进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传导至制造业和服务业,将有可能导致欧洲经济衰退。而中欧经济保持密切联系和良性互动符合双方企业和人民的利益。在此背景下,中欧之间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以及在高科技相关的产业领域,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资料图片)
中国保暖类商品出口暴增
浙江义乌是全球知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拥有大量的国内外订单。今年8月至10月,经营保暖类商品的商户企业尤其忙碌。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一家针织店铺,各种丝袜摆满了展示架,商户楼国英介绍,从9月份开始,来自东欧国家的订单就多了起来,火爆的行情持续至今,目前已销售保暖丝袜几十万双。
浙江宁波慈溪市是我国取暖器生产基地之一,出口量占到全国三成。不同于往年9月中旬左右取暖器生产旺季就结束的情况,为应对欧洲等地客户的“补单潮”,很多商家在忙着赶制订单。宁波艾伏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继文介绍说,他们早就感受到了取暖器需求上涨的趋势,今年五六月时,公司整体订单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今年很多取暖器订单都不用寄样品,都是直接下单,下得很急。不看样品就下单,这在以往是完全不可能的。”
中国产的电热毯、取暖器、热水袋、暖手宝、秋衣秋裤、保暖丝袜、法兰绒睡衣和高领毛衣,也被网友称为“过冬八件套”。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仅今年7月,欧盟27国进口中国电热毯就高达129万条,环比增长近150%。9月,英国、德国成为电热毯的主要买家,购买量都超过20万条。阿里巴巴跨境指数显示,在秋季网交会期间,新能源储能相关品类交易额增长超过300%,保暖毛衣交易额同比增长188%,电热毯需求增长最大,销量同比5倍增长。
“畅销背后是对中国产品的信心”
能源短缺、电力匮乏、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对于很多欧洲家庭而言,这个冬天或许异常艰难。中国的“过冬八件套”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消费者送去温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教授王宏禹表示,中欧之间经贸数额一直比较大,相互依赖关系较强。虽然此前有一部分服装鞋帽产业转移到了东南亚,但是像电热毯这种类型的保暖产品,中国还是欧盟进口商最好的选择。电热毯的热销从7、8月份就开始了,最初主要是欧洲进口商对这些产品的采购,“畅销背后是进口商对欧洲能源危机的悲观预期和对中国产品的信心。”
今年2月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欧洲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制裁。作为反制,俄罗斯对欧洲实施天然气“断供”。同时,夏天以来欧洲对水电、核电设施的维修,也导致电力供应不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则表示,俄罗斯此前一直是欧盟最大能源来源地之一,2021年俄占欧盟石油、天然气的进口比重分别达24.8%和39.2%。“欧洲跟随美国对俄实施制裁,欧洲必须转向国际市场越来越贵的能源,其能源替代付出了更大成本。”
王宏禹认为,短期无法弥补能源缺口,欧洲只能考虑开源节流,尤其是在“节流”上做工作。快速斩断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最后受伤的只能是欧盟自己。欧洲国家会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减少老百姓的生活负担。但这种方式在每个国家效果不同,在西欧与东欧国家之间都会发生巨大差异,有很多国家批评德国提出的补贴政策,这客观上伤害了欧盟国家内部团结。
“能源危机演进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已经传导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一些预测显示,欧洲经济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或者明年第一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出现经济衰退。衰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取决于欧洲自身如何应对。”杨成玉说。
合作符合双方企业和人民利益
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今年1-8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84亿美元,增长20.2%;其中,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23.7%(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这充分表明,包括欧盟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希望继续深化对华投资合作。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应坚持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进务实合作。中欧经济保持密切联系和良性互动符合双方企业和人民的利益。
杨成玉介绍,能源危机使制造业的能源成本上升,短期内中国的保暖产品、一些工业品畅销。欧洲能源过度依赖进口,欧盟很早就计划摆脱能源领域对俄罗斯的依赖,一直在尝试发展可再生能源,加速能源转型,而中国在光伏、风电等领域有很大的产能优势。
面对通货膨胀,欧洲制造业面临外迁压力。中国可承接一部分产能和直接投资,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今年,宝马集团、奥迪集团、大众汽车集团等德国汽车企业纷纷在中国进行重大投资。9月初,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王宏禹告诉记者:“无论是与民生有关的商品,还是与高科技有关的产业,中欧合作也有非常广泛的空间,彼此也是互相需要的。因此,吸引欧洲产业链流入中国将是未来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