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亿蓝领“群像”:半数40岁,长期就业难与短期招工难待解
(相关资料图)
以制造业工人和生活服务业员工为主体的蓝领劳动者群体,是我国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4亿蓝领劳动者的发展质量关系到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下称“报告”)依托于快手平台上蓝领的实证数据与调研案例,分析了中国蓝领群体的就业现状。
在我国7.47亿就业人口中,蓝领群体规模达4亿人,占比超过53%。报告称,蓝领劳动者群体是中国经济巨大成就最坚硬的基石,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一些蓝领就业中存在的矛盾仍未完全解决,比如,蓝领长期就业难与企业短期招工难存在矛盾,蓝领群体需求不断提升与就业质量改善缓慢存在矛盾,产业升级、产业链转移与岗位创造存在矛盾。
4亿蓝领近半数40岁
报告称,2021年,我国第二产业就业者达到2.17亿,第三产业达到3.58亿,两产业就业者总数占据我国就业人口77%。其中,蓝领劳动者群体规模达4亿人以上,占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69.4%,在我国7.47亿就业人口中占比超过53%。
通过调研数据发现,蓝领群体主要聚集于第二产业。从二、三产业投递简历劳动者产业分布来看,制造业蓝领占比为76%,服务业为24%。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始终是蓝领就业人口中占比最大的行业,制造业蓝领投递简历的数量是服务业的3倍多。
随着我国劳动年龄群体不断老化,蓝领群体的平均年龄也在继续增加。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8.8岁,蓝领劳动者群体的平均年龄更高,40岁以上蓝领劳动者占比约50%。
报告显示,蓝领劳动者年龄分布中,50岁以上年龄组占比最高,达到28%。31〜40岁、41〜49岁年龄组蓝领劳动者占比分别为22%和20%;30岁以下年龄组占比约为30%;同时,“90后”“00后”年轻群体进入蓝领工作岗位的意愿不断降低。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蓝领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技能短缺现象,不仅基础技能与通用技能存在短缺,在特殊技能与专业技能上的短缺更为严重。大部分企业以初中学历作为用工底线,只要蓝领劳动者认识26个英文字母即可上岗。即使如此,一些年龄较大的劳动者仍然会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丧失工作机会。
月均收入集中于5000〜8000元
从需求角度看,普工是蓝领需求规模最大的岗位。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需求岗位规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普工、司机、保安、建筑装修、配送仓储、家政保洁、技工、客服、行政后勤、餐饮服务、销售、娱乐休闲、其他零售、IT/互联网、市场公关、机修汽修、超市/零售、美容美体美发、财务会计、教育培训、酒店/旅游。
蓝领劳动者在寻找工作时会考虑多种因素,普遍最看重的仍是工作收入。蓝领劳动者肩负着养家的生活压力,因而有接近60%的蓝领劳动者在求职时会着重考虑收入因素。
报告显示,蓝领劳动者整体平均月均工资收入为6078元,六成蓝领劳动者月平均工资收入集中于5000〜8000元。其中,5000元以下比例为9.1%,万元以上比例为15.2%。
从细分职业看,司机、配送仓储、建筑装修从业者的平均日均工资收入较高,依次为8263元、7960元和7552元。第三产业中典型职业的蓝领劳动者月均工资收入水平相比于第二产业蓝领劳动者较高。建筑装修、机修汽修、制造业工人等传统蓝领职位的蓝领劳动者月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整体月均工资收入水平。
张成刚认为,促进高质量就业是我国就业工作的目标,蓝领群体是我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目标群体。就业质量的维度主要包括工资收入、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社会保障、工作条件等。一般而言,收入是就业质量核心测度指标。目前,蓝领群体依然面临着部分公司工资发放不及时、待遇差、管理落后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90后”“00后”的新一代蓝领群体与之前的一代不同,对于就业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存在着蓝领群体需求与就业质量改善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短期内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蓝领群体存在长期就业难
报告显示,流动就业方面,蓝领劳动者选择流动就业和同城就业的比例相当。流动方向主要为本省份和临近经济发达省,呈现由中西部向东部、内陆向沿海流动的特征。
蓝领劳动者选择流动就业(跨省/省内跨市)和非流动就业(同城)的比例相当。五成蓝领劳动者选择同城就业,近五成蓝领劳动者选择流动就业,其中三成左右蓝领劳动者选择跨省份就业,两成蓝领劳动者选择省内跨市就业。蓝领群体跨省流动的活跃度下降与初代蓝领劳动者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以及新生代蓝领群体外出就业意愿下降相关。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015年跨省农民工的绝对数量开始下降。2015〜2021年,跨省农民工数量下降了615万,下降占比约8.6%。
报告的调研数据还显示,蓝领求职群体主要来源于人口大省、用工集中省份和人口流出省份,蓝领群体规模较大的前十个省份依次为:山东、河北、广东、江苏、辽宁、甘肃、黑龙江、吉林、河南、浙江。意愿工作省份主要为东部地区和沿海用工大省份,如江苏、山东、广东、北京、浙江、天津等。尽管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劳动者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流趋势,但东部地区及沿海地区用工大省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依然是蓝领求职群体主要的意愿工作省份。
张成刚表示,虽然整体上我国劳动力供给在下降,但蓝领劳动者仍然存在长期就业难问题。在用工淡季或市场受外部影响出现需求大幅度下降时,蓝领劳动者想要获得合适的岗位依然困难。对于蓝领劳动者能够找到的优质岗位,始终是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
此外,由于蓝领整体上受教育程度不高,技能缺乏,企业中一些常规性的岗位逐步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企业的剩余岗位和新兴岗位大多要求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技能,而大部分蓝领劳动者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而不能胜任工作岗位。
“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素质的蓝领群体不断加入,以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蓝领职业技能水平,促使普通蓝领向技能型蓝领升级,是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人才保障。”报告如此建议。作者:郭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