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汕头超声”)更新了招股书,公司拟登陆创业板。汕头超声计划募资3.11亿元,将分别用于医用成像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研发等4个项目。
曾卷入股权纠纷案,
(相关资料图)
职工股东上亿资金来源成迷
招股书显示,汕头超声的前身超声研究所原为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原厂办研究所,后改为独立单位。1983年,公司自主研制出国内第一代量产的“中华B超”,开启了我国超声诊断设备国产化的道路。
目前,汕头超声只有3家股东,分别为超声资管、汕头市国资委和德福基金。其中,超声资管为员工持股平台,持有汕头超声60.38%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李德来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持有超声资管59.81%的股权,并通过控制的超研合伙、超康合伙等4家企业间接控制超声资管28.49%的股权。因此,李德来合计控制超声资管88.29%的股权,通过超声资管间接控制公司60.38%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需要指出的是,汕头超声的控股股东超声资管,还曾被卷入一场股权纠纷。
宜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华资本”)系汕头超声控股股东超声资管的原股东,曾间接持有公司11.21%的股权。根据公开信息,2019年8月,浙江浙商产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产融控股”)与宜华资本签署协议,约定宜华资本将其持有的超声资管股权收益权转让予产融控股,并将该股权质押予产融控股。
2019年10月,宜华资本与超声资管、杨金耀(汕头超声现任常务副总经理)等超声资管股东签订股权及债权转让协议书,约定由杨金耀作为职工股东代表,以1.1亿元购买宜华资本所持的超声资管17.68%股权及对超声资管的1150.5万元债权。
由于宜华资本曾将所持超声资管股份质押予产融控股,产融控股在知悉前述股权转让后与宜华资本、杨金耀产生纠纷。2020年11月,产融控股向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深交所也对这一股权纠纷两度进行问询,进一步说明杨金耀等职工股东受让股份的资金来源等。
不过,2021年8月30日,因产融控股未在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内缴纳诉讼费,该案按产融控股撤诉处理。
业绩连续两年下滑,
核心产品量价齐跌
资料显示,汕头超声是一家专业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工业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的高新技术企业。不过,公司目前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收入和利润来自超声产品,2019-2022年1-6月,超声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77%、87.45%、88.58%和88.65%。
此外,汕头超声的医用超声产品包括彩超和黑白超,其中黑白超收入占比超过10%。尽管从临床应用及产品性价比的角度,黑白超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依旧具有一定的市场,但从长远的角度看,黑白超产品将逐步被彩超产品替代,汕头超声可能存在黑白超收入逐渐下降引致的收入下滑风险。
根据Signify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超声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为39835台/套,2020年市场规模增加至41931台/套,预计到2024年增加至68032台/套,年复合增长率为11.3%。
虽然行业规模逐渐扩大,但汕头超声的业绩却并不乐观。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3.36亿元、3.22亿元和2.8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4.27%、-11.7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8006.17万元和7592.08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0.41%、-4.1%。不难看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呈现下滑趋势。
对于公司业绩成长性方面,深交所也连续在问询函中提出。对此,汕头超声解释称,主要原因为受疫情因素影响,以及在后疫情时代销售策略调整存在滞后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汕头超声旗下的核心产品医用超声设备还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2019-2021年,公司医用超声设备的销售单价为5.28万元/套、5万元/套和4.37万元/套,同时销售数量分别为4472套、4108套、3997套,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然而在业绩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汕头超声依然马不停蹄地年年分红。2019-2022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分红1.43亿元、1.05亿元、5922.65万元、3532万元,累计超3.42亿元。不但超过报告期内的净利润总和,而且还接近此次3.11亿元的拟募资额。
除此之外,汕头超声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持续降低。报告期内,公司医用超声主机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0.63%、65.46%和58.41%;医用超声换能器的产能利用率95.81%、61.68%和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