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当我们处于运动状态时,足踝所承受的重量是自身体重的3-4倍。同时,足部与人体的许多器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影响全身,因而足部健康成为市民日益关注的健康问题。


(相关资料图)

5月29日是“全国爱足日”,为增加群众对足部疾病的知晓率,提高人们对足部疾病的管理和预防意识,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举行了义诊活动,为市民免费检查足形,提供足部疾病防治建议等。

青少年足健康多关注扁平足、拇外翻

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少年儿童,由于他们身体的可塑性和代偿能力极强,肌肉力量又相对薄弱,足部异常更容易导致全身的适应性改变。该阶段的足部生物力学问题如果不受重视,可以控制的病症未能得到治疗,导致结构性病症出现全身的继发症状。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尽早确定并处理足部问题,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内减少病痛等问题的出现。

10岁的小樱(化名)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义诊,医生发现小樱双足拇外翻明显,由于患者足部未发育完全,建议其先通过定制矫形鞋垫来缓解外翻情况,延缓病情进展,如果效果不好则需要手术治疗。

“扁平足、拇趾外翻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足部疾病。”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魏人前介绍说,扁平足又称平足症,一种以足内侧纵弓塌陷为主要表现的足部畸形。正常情况下,人的足底并不是平整的,医学上称之为足弓,它是由足部骨骼形成的拱门样结构,分为2条前后方向的内外侧纵弓和1条横弓。

足弓在承重、吸收地面的冲击力量、缓解震荡、保护足底血管神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扁平足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足部疲劳或疼痛症状。

“很多扁平足患者特别是儿童平足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少数畸形严重或症状明显者需保守或手术治疗。”魏人前表示,由于足弓低平,甚至消失,导致足部缺乏弹性、柔韧性差,也起不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容易疲劳、疼痛。如果病情达到手术治疗的程度,8-12岁是扁平足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

扁平足儿童常常伴有足跟外翻、前足外展、膝关节外翻等畸形,由于足跟外翻,足内侧受力增加,外侧受力减少,拇趾受到由内往外的力量挤压,也容易导致拇趾外翻。

魏人前介绍,拇外翻又俗称拇囊炎,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是复杂的三维畸形,是最常见的下肢病变之一。

如果是早期的轻度拇外翻,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采用拇外翻垫、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减轻疼痛。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或拇外翻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手术矫正拇外翻。对于一些主诉是外侧足趾畸形或转移性疼痛,拇外翻的矫正可能是缓解这些问题的唯一方法。

关节运动损伤后48小时内需冰敷

夏季是运动损伤的高发期,其中踝关节扭伤比较常见,剧烈体育运动、上下楼梯不慎扭伤时都可能发生。魏人前提醒,很多人都认为踝关节扭伤只是小伤,殊不知,如果不及时规范化治疗,可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据统计,每100个踝关节扭伤患者中,大约有20个至40个人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脚踝扭伤后会因损伤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主要为疼痛、关节肿胀、关节不稳等。受伤后,一定要注意休息,“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也不无道理。韧带损伤后,恢复需要大概4-6周。魏人前说:“不能轻视崴脚,如果疼痛和肿胀情况比较严重,要及时就诊,检查有无韧带损伤和骨折。”

魏人前强调,关节扭伤之后千万不要马上热敷。因为崴脚后血管破裂,组织液渗出,出血肿胀,如果此时采用热敷的方式,会增加出血量,加重脚踝的肿胀,产生更大痛感。其次,崴脚后也不能抹红花油,活络油,甚至按摩,外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揉捏,会让血管进一步扩张,肿得更厉害,影响预后伤势的恢复。

自行处理扭伤的科学做法是遵循“RICE”原则,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和Elevation(抬高患肢)。踝关节扭伤时立即进行冰敷,较少继发性肿胀,较轻者尽量少行走;扭伤较重者应禁止下地活动4-6周,踝关节支具固定,还要抬高患足。如果继续过多行走不利于肿胀消退和韧带的修复,会使损伤的外踝韧带拉长、松弛,愈合不良。

魏人前提醒,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应该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此外,很多踝关节扭伤的发生是由于热身运动不到位,所以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拉伸等热身活动,进行比较激烈的运动时,可通过佩戴护踝或穿专业运动鞋来减少损伤的发生概率,同时避免过度锻炼,注意控制运动量。

文字:曹成飞彭可明

编辑:付瑞怡 夏汉华

校对:张鍪

编审:周东辉

编委:樊沃夫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