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米宅


(相关资料图)

作者花满楼

人民网研究院发布了一篇文章。

喏,就是这篇文章:

其中,提到了6座城市, 分别是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

城市这么多,只有这6座城市进入了国际消费中心潜力城市。

也就是说未来下一批次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在这里诞生!

恭喜这6座城市入围,未来属于他们的将会是更多的利好政策。

1

为什么都在争夺这个头衔?

2021年7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第一批城市出炉,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

随后不少城市跟进,郑州,长沙,武汉等等也都出台了方案。

广州已经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员,近期也是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最典型的就是2023年1月19日下午,华润置地以总价29.8亿摘得两个地块。

一亮相就是城市天际线,300米,地标,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杆项目。

在这里你会发现,地块的要求:

就这两条,多少企业就被挡在门槛之外,又让多少城市羡慕。

更何况还有其他条件,零售额不低于100亿人民币,税收额也有门槛等等。

你会发现:

如果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个排位赛有一个位置:

优质的商品会越来越多,不用出远门就能买到,首店数量显著提升。

消费商圈会脱颖而出,步行街更具有独特性。

文化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等建设的速度更快。

交通会更加的便捷。

一旦跟国际接轨,有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怎么来?

对于交通来说,未来的竞争肯定是在于航空,在于速度,在于便捷。

就以成都来说,最近发文件称:

全力构建成都国际铁路港、航空港,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锦江国际消费核心“两港两场一心”格局。

国内城市之前的交流有高铁可以来抗衡,那么国际之间的交流将会更加依赖航空。

枢纽的作用非常重要,最典型的像郑州的米字型高铁,是对内输出的利器。

而国外,新加坡和迪拜等这些国家来说,依靠枢纽的作用,也扩大了消费能力。

这些是最为明显的变化。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单单只个体,而是一系列的变化。

就像法国的巴黎,在围绕博物馆,美术馆等打造商业集群,除此以外酒店,一些骑行线路,还有打折季,美食活动,体育赛事等等。

满足大家不同需求的时候,也可以带动消费,也挖掘服务能力。

2

那么,问题来说,为什么偏偏是这6座城市?

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21年总额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

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杭州。

上海,北京,重庆,广州这些城市已经成为第一批,也排在前十的,其余的6座城市并没有进入。

为什么要看这个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零售市场变动情况,也是经济是否景气的重要指标,是消费需求的直接数据。

说白了,要想进入,也需要一定的消费实力,并不是随随便便的。

如果一个三四线城市批复了,实力跟不上也是很艰难。

2、这6座城市也都有这方面的规划,并且有的已经行动。

其实关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少城市早早的在行动,部分城市规划如下:

特别是上海,早早的都有规划文件出炉。

不过上海也确实厉害,在2019年在沪开业首店就有986家,旗舰店数量也是全国第一等等。

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在全国比较厉害,排名比较靠前。

看到这张图你会明白,不止这6座城市,不少城市都开始着手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

3、购物中心的空置率:

图片来源网络

2021年,按照城市能级来说,一线和强二线的抗压能力还比较强,不说一些三四线,就连一些二线城市都顶不住,空置率低于一线和强二线。

具体来看重点城市的数据:

广州,武汉都达到了9%以上,低的只有杭州和深圳,看到两年的趋势变化,2022年,大部分城市更加艰难。

这也就告诉我们,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只能在能力比较强的城市中产生,否则,即使建设,90%的购物中心都会空置。

3

那么,成为国际消费潜力中心城市,每个城市的特色是什么?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主要涵盖:商圈,文体,消费时尚风向标,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

综合这几个方面来看,这6座城市被赋予这样的定位:

深圳:消费不夜城。

商业规模和实力比较厉害,夜经济比较强,商圈形象比如“地铁直达”等突出。

2021年,营业总面积超过6800万平,10个购物中心进入全国前50强,6个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夜间人均消费低于北京与上海持平。

成都:首店经济第三城。

全国首店前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20多家中华老字号,春熙路,太古里等商圈吸引不少人来打卡。

苏州:消费天堂。

图片来源网络

人均购物中心面积在二线城市中也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比较强。

南京:首店经济“圈粉引流”之城。

商圈消费比较强,人均消费比较高,连续几年排行比较靠前。

比较典型的是新街口和德基广场。

德基广场的销售额,进入全国购物中心榜前50强。

武汉:”消费新势力扩容崛起”之城

2010-2020年七普数据中,武汉的人口增量比较多,特别是2020年,受益于人才大战。

江汉路步行街等商圈升级,去年11月全球最大纯商业体武商梦时代营业,总投资120亿,80万方体量超过迪拜MALL。武商旗下大约有1万多个品牌。

2022年全年新增各类首店超过了300家。商超特色店,邻里厨房等等。还有户部巷沉浸式特色街区打造等等。

杭州:”数字消费新潮流”引领之城。

杭州大厦老牌持续发力,加上Costco等国际品牌进驻,以及杭州抓住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

文旅消费IP比较强,良渚文化和西湖等,在亚洲百强城市中,排名18。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经打响,成都也吹响了号角:

1月中旬,成都全力建设春熙路,交子公园等世界级商圈,力争2023年年完成投资26.5亿元

加快建设文旅消费轴线,以及国际消费供应链等等。

4

除此外,每个城市都做出了努力:

支持南京、徐州、苏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武汉要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大力释放消费潜能,推动消费升级。

政策支持,加快商业综合体的特色建设等等。

三驾马车,消费需要领先。

城市的竞争从未停止,未来也会更加的分化。

而2023年,我们早已定下基调:

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消费,刺激消费,是接下来的重点。

一旦城市,在风口转型成功,那么城运也就唾手可得了,在城市的竞争中,不用颤颤巍巍!

接下来,大胆猜测,还会有哪些城市入围?

长沙,厦门,郑州,西安,……一大批城市紧随其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