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已发布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的数据统计,73家公司2022年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752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净利润77.25亿元,同比增长90%,表现亮眼。

此前,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去年财险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共取得保费收入1486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7%。

针对行业整体保费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显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表示,车险综合改革对车险保费的短期影响逐渐减弱,同时,财险业务,尤其是车险等业务具有一定的刚需属性,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此外,财险公司在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方面持续发力,也拉动了保费增长。


(相关资料图)

多名行业人士也谈到了财险行业车险业务的强劲复苏与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现象。

车险业务向来是财险行业的重要支柱,此前受车险综改的影响而出现短期波动,但步入2022年后,车险业务复苏明显,尤其以综合成本率的改善为显著迹象。比如新晋上市险企阳光保险,得益于出色的业务品质管理能力和精细化的成本管控能力,阳光财险赔付率由2021年的66.6%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64.3%,费用率也持续下降,2022年上半年达到34.5%。2022年上半年阳光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8.8%。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多家上市财险公司赔付率、费用率双双实现优化,以成本管控助推盈利能力提升。

东兴证券(行情601198,诊股)研报认为,自2020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我国车险综改实施已满两年,综改影响边际减弱,产险行业赔付率抬升、费用率下降的幅度已逐步收窄,综合成本率规模及结构已进入“新常态”,大型险企仍握有规模效应下的定价及渠道优势,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盈利空间较为广阔。

另一方面,非车业务的持续增长构成了财险领域的另一番景象。

早在2021年,银保监会就发布《关于推动财产保险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财险机构圈定了几大方向,鼓励保险公司围绕乡村振兴、智能交通、健康养老、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找准痛点难点,开展产品创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提供专业化、差异化、定制化保险产品。

这种差异化经营、非车业务扩大布局的经营思路愈发广泛,也拉动财险公司保费增长。

比如阳光财险致力于将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打造成最有温度的保险产品之一,从三个层面开展产品研发和推广:一是积极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在服务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和基本医保的深化合作,积极参与各地方政府项目;二是从服务实体经济层面,通过团体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搭建企业关爱员工的桥梁;三是从服务个人客户层面,围绕个人客户及其家庭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环境中的风险保障需求,丰富产品形态,提供综合保障方案。据统计,阳光财险的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6.8%上升至2021年的12.5%,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同时,差异化经营策略也是中小险企突围的有力手段。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对中小财险公司而言,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减少或者退出那些利润空间非常有限的大众化业务,注重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开发个人性保险产品与服务并精准营销,构建自身的防护网。

推荐内容